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闽南师范大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 B& J2 J4 X/ ^+ ?
) i1 i |6 s" ^" ?& j2 N( i5 w
% ~$ `- H, d4 k& |4 z* P
- g! y1 w& V3 H a你总是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做吗?其实你也不是偷懒,只是想着动手却没动起来,而且还因此有点负罪感?你会不会常常暗下决心不再这样,但是却从未彻底改善?很可能这一习惯还没真的让你承担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是你的焦虑却周而复始,无法解除?
' t5 m6 t! r4 Y) q z! P" G/ N: O& J( W9 Z+ {/ ?* j& C
如果你符合上面的描述,那你很可能属于一个庞大但未被重视的群体:拖延症患者。 ! H1 o/ B. e* o2 K2 A- O
& a! O3 U/ F1 i) | N* j& V. e9 V9 O, c' c' v! C' i
别害怕,这并不意味着你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事实上,心理学家还没有下决心把具有这些特征的人划归“病人”一类(该不会他们也在拖延干这件事吧^_^)。但是,如果这种“习惯”已经影响了你享受生活,甚至给你带了一些无法补救的后果,那么它和其他疾病似乎也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好消息是,医治这一“疑难杂症”可以是一个很快乐的过程。所以,请看下去吧! , S* ^6 w' {, L9 p4 S* [
7 a, W* ?1 E' e/ I Neil Fiore博士在其《The Now Habit: A strategic Program for Overcoming Procrastination and Enjoying Guilt-free Play》(中文版书名《战胜拖拉》)一书中对拖延症患者的心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供了许多实用的解决方案。这本书初版于1989年,2006年更新后再版,这本身就是对它的巨大肯定。作者也受到各大公司(如AT&T,美国最大电信公司)和教育机构(如加州伯克利大学,美国最好的公立大学)的邀请,去解决那里员工/学生的拖延问题。如果你认定自己的拖延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那么这本书就是你的必读手册。下面就是我从中学到的东西。
* s8 o7 e S3 s; p8 O3 B# F& K5 F. Q/ ]
为什么我们会拖延? ) M: k' o! G8 D3 z% X
2 x) j3 s$ ?+ W7 d" Q/ U9 l 与很多人以为的相反,拖延其实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它是我们的身体为了保护自己而下意识发出的逃避指令。你也许要问:有什么危险需要逃避?答案是很多人心中存在的对失败的恐惧,甚至对成功的恐惧,以及对不完美的恐惧(即完美主义)。
7 m' i; ~4 h1 f9 g R/ ~6 K. m0 h* k
所以,正确对待拖延的做法绝不是命令自己“要有毅力”,也不是责备自己,让自己有负罪感,因为这样反而会让相应的恐惧更加强烈,从而更想逃避。只有学会积极地与自己对话,才能让潜意识中的恐惧感消失,从而不再逃避。
9 r: ]& ]& E$ E" r+ r% v
4 R# x, G* Q1 ]$ q我该怎么做? : b6 M' O3 n1 n" ^9 V
; J* G, ]% t* I& `: U9 G
有两个主要的方法:“反向时间表”和“无日程表”。
& @" O- [2 D# F: m. l" I4 P
$ e+ g- M5 m8 L' i; K! ?$ ~8 H3 m“反向时间表”,即从项目截止日开始倒过来安排要做的事。为每项任务安排“mini deadline”(小截止日期)。 6 y# v# x; ^+ R- B
, t* q, s- ^- Q
举个我熟悉的例子,今年6月我要去参加个学术会议并作发言。那么可以这样安排: 6 p% x! f5 _, C$ j& K
, E0 Q8 L* D. x5 b
6.15 排练好演讲 % E2 g$ H, W5 o2 e% ?0 T
6.1 准备好讲稿,安排好交通工具 * C$ V. ~9 C3 o
5.15 上交会议论文
. J @. N. O3 d0 @6 K3 I 5.14 论文排版,定稿 ! L' F* _- K' l" ~' P
5.5 论文第三份草稿
" q& s( ?" r* Q. O" M4.20 论文第二份草稿 : \" z2 T% r. K$ e1 E0 f& y5 j
4.1 论文第一份草稿
- o) g2 S* c8 l3.1 论文大纲 0 ~6 B6 }9 Z' | U' H
2.15 完成研究
$ w! O* y( q+ ~# e/ D: [# l! g9 }8 h
“无日程表”(Unschedule),听起来很玄乎,其实并不麻烦: . u( c/ \8 c; b A0 x
: }# y0 M& U+ e& v+ ^
1. 将那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安排进日程表,如吃饭睡觉休闲娱乐社交锻炼。另外一些较固定的内容,如例会,上下班的交通,以及和医生的预约也排进去。
5 F, u7 `- O& X3 q: Q0 |
; ~ ~- D, |5 Q3 L2. 任何日程表上没安排的时间,考虑开始工作。并在结束后记录进日程表。只要开始就行,不刻意要求完成什么。但是只有30分钟以上无中断的时间才计入。
! }* L) z2 A" v: P3 N+ u
8 w9 d/ e q3 Q. E ^( s0 R! ^3. 一些辅助规则: ) x: j# u- X, U6 \' ~# A5 d5 \" x1 m
* 在完成一次30分钟以上的工作时间段后慰劳自己。 ' B7 A4 X5 F9 c8 J
0 U" B% ~* A$ S) q. w1 K# ~% j
* 每天记录“真正的”工作时间,每周也记录工作时间。(作者建议一天的专心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一周不超过20小时;我暂时不太理解) ( h% n, }% X! R) x
6 M4 B* | Q" |, A6 ^' ^6 t6 q; F8 Z1 b4 H
* 一周有一天完全用来娱乐 。
5 M5 \0 i9 G8 A& J9 K# e2 f
: U1 I5 g$ [6 d# j* 去娱乐和社交活动前,安排半小时以上工作 。
8 ?1 |6 R6 b3 `" P4 @1 d% A8 v( ~5 P- k
* 不断“开始” 。! T! Z3 j" F6 z/ G3 s$ j; q
0 d1 F8 p0 s6 E# E* h) b: ]* 当觉得无法坚持满30分钟时,多坚持5-10分钟。不要以失败告终。
2 y6 j3 _% X0 a" S1 D( N) _& s7 G
$ M1 I, k$ }% ^6 Q" z+ C1 f' _" E真的有效吗?
9 {0 j& H" s$ c5 ]1 |4 w( J
Y$ Z4 v3 V$ L1 a7 v5 F* _ 个人认为,当且仅当你真的遵守了这些做法时,有效。别小看这些规则,后面潜藏着作者多年钻研心理学以及做咨询顾问的成果和经验,实施起来你才会发现它们的威力! : B3 g& p. e" i0 J5 `
' I& v! v+ J/ D+ r
更多诀窍 ( m1 }$ ~0 @ [9 F2 z2 b
4 f# A8 T* J& s7 R, m2 S, |
在一篇博客这么短的篇幅内要介绍完一本书的内容显然是很难的。若你真的想要知道更多诀窍,去豆瓣看《战胜拖拉》摘抄笔记吧,相信如果这份笔记的作者已经战胜了拖拉,就会继续更新下去。 8 Z4 c q% X. C7 ]) z
$ q1 h, O6 U1 P
真情告白 - G+ g! u o4 k
! w$ w2 ~! j# ]+ A 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曾经是拖延症患者的一员,现在仍处于“观察期”。各种关于拖延症的资料中所描述的情况都在自己的身上发生过。后来有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以及偶然采取的正确应对,算是得以少拖延一些事情。但是种种迹象表明,拖延仍然是我个人管理中最大的问题。不过,有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方法,我有信心摆脱这个阴影。你呢?现在就开始制作你的“反向时间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