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闽南师范大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我站在那块高耸入云的墓碑前,4月5日的清晨,阳光已是极好,温暖又不刺眼,我看着碑顶的金光,和那排金色的文字,眯缝着双眼,寻找着那些熟悉的名字:孟烦了、郝西川、张迷龙、邓宝、林译、李四福、马大志、康火镰、付小毛、李连胜、董刀、谷小麦、张立宪、何书光、余治、李冰……当然,还有龙文章和虞啸卿,还有很多我不知道名字的人们。我知道你们都在那上面,和你们的袍泽弟兄们一起。
在做了一个多星期的拖拉机手后,我还是决定得给自己交代,为那个明知道死都还在想胜利的故事写点什么。巧的是,今天是清明,如果死啦死拉活到现在,如果他没给那帮团灰当团长,我想他现在应该活跃在一个个坟地中间,用他最熟悉的那些动作,召唤着那些死于异乡的灵魂:“死的都已经死了,活着的贱人我带你们回家。”是的,回家,故事就是从这个温暖的字眼开始的。
未竟之志
“人生啊,就是由一个个未竟之志堆起来的。”这是我听过的,面对魂灵时最平静的一句话。
说这话的人,心里有多少未竟之志,我不知道。这是一个活在矛盾中的人。他有着极强的领兵欲望,但他宁愿和一帮“渣子”混在一起,也不愿去正规军领职;他至死都想胜利,但却紧咬牙根不把兵法透露,因为他知道要想胜利就得断子绝孙地打仗,他已经欠了南天门一千座坟,不能再欠下去了;他猥琐地活着,为了点物资可以不择手段,到处装孙子,但也只有他敢在师部扮鬼子,直点那个被称为军中巴顿的战争狂人脑袋,那帮像土拨鼠一样挖空了整座山的人有多强大……他就这样纠结着,拧巴着,直到有一天他最亲近的副官发现“他的孤独有多孤独,他的伤心有多伤心”,他要做的太多太多,他要唤醒炮灰们的魂,他要还债,他要答案,他要大家挣扎出一个人形,这些未竟之志就这样压在他心里,没有人替他分担,他只能背着他们,走着,走着。
与之对应的是,那个整天站得和枪杆子一样笔直的人。小太爷说死啦死啦做梦都想成为的人是虞啸卿,其实错了,应该反过来,死啦死啦才是虞啸卿最想成为的那个人。如果说死啦死拉是短兵相接的天才,那么虞啸卿就是制造口号的天才。我常常把这个人物和《士兵》里的高城做对比,发现这里面的伏笔尊素太有意味了。《士兵》火时,“不抛弃不放弃”传遍大江南北,这绝对不素249的本意,因为在他的戏里,那些口号狂热者最终都在简单主义面前败下阵来。七连最坚韧的兵,恰恰是那个仿佛一辈子都在改正错误的许三多;虞师最有价值的军官,恰恰是那个一身破烂但敢钻日军下水道的冒牌团长。于是南天门38天后,虞啸卿低着头迎接炮灰们,现实给他甩了一个响亮的耳光,一个“国难当头,岂能坐视”的热血军人,终究没敌得过名利的诱惑。因此,虞啸卿永远没办法成为龙文章,他不知道炮火下那些挣扎着的生命的可贵,他只知道仗打成这样,军人都该死;他也不知道怎么面临绝境,因为他从来就没有绝望过。和龙文章不一样的是,他被绑的东西太多了,这其中,更多的是来源他自己,那种对胜利的汲汲渴望,已经超过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包容,因此注定炮灰们的回家之路如此曲折。
少年中国
孟烦了把张立宪猛地推进小醉的院里,把门狠狠地关上,转身离去。夕阳的背影中,我们看到一个年轻但又苍老的背影,在郁郁前行。"他真年轻,他真年轻……”小太爷一直在喃喃自语,他忘了其实张立宪已经25了,比他还大一岁。按249的说法,烦啦在成为现在的烦啦之前,最想成为的就是张立宪,但现实却没给他这个机会,如鹦鹉老师所说:“来不及完整相信什么,可能就已经长大,来不及重新相信什么,可能就已经变老。”那张年轻又苍老的脸,就是千千万万个“我”,我们都一样,都是在挫败中成长,都是在信与不信中挣扎,我们怀疑一切的时候,世界用尖利的刺刺伤我们;我们准备接受世界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有心无力了。“烦啦哪都好,就是聪明过头了。”其实烦啦不聪明,他只是很受伤,他不得不用毒舌和损嘴包裹住自己,他假装自己百毒不侵,就可以不受伤,可是世上哪有这么省事的疗伤法呢?
这是我最喜欢他的地方,我看着他纠结下的善良,看着他哭着大喊要做纸船给死去的弟兄们,要做得多多的,要做得够够的。烦啦其实最受伤的地方,就是他失去了他的少年中国。当小书虫第一次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嘴里依然胡咧咧着,但心里是羡慕的,他羡慕那些心里有信的人,正如死啦死啦羡慕那些可以把命运交给别人的人。在这一点上,他同样孤独。好在,他有炮灰们,那些包容他的损,和他一起做猪肉炖粉条,连哄带骗给他换药,让他找到了家,所以他最后留了下来,南天门,“我真的是你的儿子”。
一个失去了少年中国信仰的少年,不可避免地磕磕碰碰地长大,长成小醉眼里不亏不欠顶天立地的男人,其中的那些唏嘘与感动,足以刺穿所有的冷酷与黑暗。
我喜欢电视剧版的结尾,老年烦啦的那份平静,他的兄弟依然在他身边,依然年轻,依然青春,原来少年中国,一直都在。
事情本该有的那个样子
“草是绿的,水是清的,做儿女的要尽个孝道。你想娶回家过日子的女人不该是个土娼,为国战死的人要放在祠堂里被人敬仰。我这做长官的跟你说正经话时也不该这么理不直气不壮。人都像人,你这样的读书人能把读的书派上用场,不是在这里狠巴巴地学做一个兵痞。我效忠的总是给我一个想头,人都很善,有力量的人被弱小的人改变,不是被比他更有力量还欺凌弱小的人改变。”
这段台词电视里没有,这是死啦死啦的愿望,这是他所认为的事情本该有的这个样子。是的,事情本该就是这样:小太爷知书达理,搞不好是北平城里学富五车的那类人;阿译应该是可以整天哼着小调夹着公文包去上班,没事时养养兰花的上海小公务员;郝兽医不用再给人看病了,儿孙满堂颐养天年;不辣摆个小杂货摊,精打细算日子过的贼滋润;蛇屁股不用天天扛着菜刀跑了,他应该是某个饭店的大厨,他做的菜不提前预定还吃不到;丧门星可能是某个剧组里的武术指导,他的兄弟也有一个好的去处,每年的这个时候可以带点鲜花给他亮亮眼……忘了,还有迷龙,嘿嘿这犊子,啥也不说了,有他老婆就够了。
是的,就应该这样,每个生命都得到足够的包容和尊重,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最幸福的时刻:曾经为自己值得奋斗的事情奋斗过。那个唤醒我们的人于是笑了,他终于带我们回家了,我们找到了自己的魂在那里,我们从此踏实、富足。
于是这个故事讲完了,也许讲故事人最初的本意只是想让大家记住那座只有两米宽、但下面有八千英灵的墓碑,它不够高大,和我今天早上仰望的那座相比实在是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但它真的值得我们去记住,记一辈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