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闽南师范大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译 名 复仇
◎片 名 Vengeance
◎年 代 2009
◎国 家 法国/中国香港
◎类 别 动作/惊悚/犯罪
◎语 言 普通话
◎字 幕 中文
◎IMDB评分 6.7/10 273 votes
◎文件格式 DVD-RMVB
◎视频尺寸 608 x 256
◎文件大小 1CD
◎片 长 92 Min
◎导 演 杜琪峰 Johnny To
◎主 演 约翰尼·哈里戴 Johnny Hallyday ....Costello
西尔薇·泰斯图德 Sylvie Testud ....Irene Thompson
黄秋生 Anthony Wong ....Kwai
林家栋 Ka Tung Lam ....Chu
林雪 Suet Lam ....Lok
任达华 Simon Yam ....George Fung
张兆辉 Siu-Fai Cheung ....Wolf
黄日华 Felix Wong ....Python
吴廷烨 Ting Yip Ng ....Crow
邵美琪 Maggie Siu ....Inspector Wong
Vincent Sze ....Mr. Thompadidas
叶璇 Michelle Ye
◎简 介
影片讲述约翰尼·哈里戴饰演退役杀手,为被香港黑帮杀害的女儿重入江湖复仇的故事。
复仇 作为杜琪峰进军国际的首部作品,由法国ARP和香港寰亚,银河映像共同投资制作,杜琪峰在接受采访时候表示,非常看重进军国际的处女作,“我相信这次合作可以将我的电影生涯带入一个新的阶段。”也正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本片的制作上,杜琪峰不得不中断《撕票》的拍摄,同时将计划中的《红圈》无限期押后
此外,《复仇》由杜氏的最佳拍档韦家辉编剧,话说剧本当初原为法国传奇演员阿兰·德龙量身定做。但是杜琪峰固执己见,坚持在香港(或澳门)拍摄,可是阿兰·德龙不愿远途劳累,故未能成行,遂成为憾事一桩。而杜琪峰感觉韦家辉的剧本太过出色,不愿轻易放弃,便委托法国ARP等合作伙伴寻觅其他适宜人选,最后约翰尼·哈里戴浮出水面,成为原阿兰·德龙所饰演的杀手一角的“替补”,因此本片也有了“两个约翰尼”之说(杜琪峰的英文名也是约翰尼,Johnny或Johnnie)。哈里戴作为法国摇滚巨星,虽然演艺成就远不如阿兰·德龙,但是生得有型有款,颇有几分阿兰·德龙的遗风,仍不失为上佳选择。
在片中,约翰尼·哈里戴饰演的独行杀手,一度退役,但因女儿被香港黑帮被杀,不得不重出江湖,进而在香江掀起了一股血雨腥风。这也再次验证了“人在江湖,你怎么退得出?”的悲怆之语。而其他演员多为杜琪峰的一班旧臣,如黄秋生,任达华,林雪和林家栋等,另外一如既往,爱用电视艺员的杜琪峰还找来了以往香港无线的演员,如黄日华和叶璇。
通过已经发布的预告片不难发现,《复仇》彰显着明显的杜氏风格,如《枪火》、《放·逐》里的以静制动的站位,《文雀》里的雨中决战,还有与《黑社会》神似的简洁大气的音乐(音乐同为罗大佑操刀)……可见,虽然是进军国际,但终究是换汤不换药,杜氏标签仍在。 香港“教父” 影展红人
如今的杜琪峰和其领衔的银河映像,作为香港电影的最佳代言人,不仅被一众影迷追捧,同时也受到国际尤其是欧美的欢迎,而其在三大国际电影节上的大热,更是风头十足,大有超过当年王家卫的趋势。在07年携《神探》参赛威尼斯电影节之际,更是被意大利人呼为“教父”,让杜琪峰很是受用。而戛纳电影节更是杜琪峰的福地,其首部参赛三大电影节的作品便是由戛纳开始。 2005年,杜琪峰携带野心之作《黑社会》首度参赛戛纳电影节,本片以生活化的方式解读黑社会,同时更是一部没有枪的黑社会电影。虽然颗粒无收,但是作为杜琪峰在电影文学性上的尝试,入围已是莫大的鼓励。
实际上,杜琪峰与戛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03年的《PTU》,当年杜琪峰有意将该片报送戛纳,但是却被柏林电影节邀请参加青年导演论坛参展。2004年,《大事件》受到戛纳组委会的展映邀请,杜琪峰的戛纳之旅方才顺利成行。《大事件》的惊艳亮相,特别是开场的七分钟长镜头也为05年《黑社会》的参赛吹响了前奏。当时法国的费加罗报更是惊呼此片为最好的香港类型片,不过对此,让人感觉有点少见多怪罢了。 2006至2007,《黑社会2以和为贵》和《铁三角》(杜琪峰与徐克、林岭东合导)分别入选戛纳官方展映单元,则是更加巩固了杜琪峰的影坛地位和国际影响。此外杜琪峰还凭借《放·逐》和《神探》参赛06和07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08年不仅凭借《文雀》参赛柏林国际电影节,更是受邀担任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不难发现,自05年自戛纳发迹以来,杜琪峰每年都有作品参赛(参展)三大国际电影节,成为当之无愧的三大影展红人。 类型片劣势尽显 入围已是获奖
虽然贵为影展红人,但是摊开杜琪峰过去的参赛经历会发现,成绩单上是全军覆没,颗粒无收,但是这些并不妨碍杜琪峰作品的素质。获奖的未必是好作品,而好作品未必获奖这个已是不变的真理,而时间才是检验好坏的最佳标准。实际对于这些,杜琪峰本人看的很开,他曾说过:“我总有一天能拿。不过反正我看了很多得奖的电影,都是不该得的,这种事太多了。反正拿奖就是只要你还在,你就有那一天。” 由于杜琪峰作品的特殊性——类型片,并不是戛纳等三大电影节褒奖的对象。类型片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以叙事为主导的规范化审美形式;是大制片厂标准化生产的产物,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其目的和原则,因此,可以预见,《复仇》将再次零收获。虽然过去戛纳电影节也有意外举动,比如2004年,伪纪录片《华氏911》捧得第五十七届的金棕榈大奖,但是这一切都是由不安牌理出牌的昆汀·塔伦蒂诺所一手促成,其为当年评委会主席。而今年的评委里9位有5位是女性,其中主席也是女性(伊莎贝尔·于佩尔),而火爆雄性的电影多不受女性待见,所以在这个方面,杜琪峰的竞赛前景更是雪上加霜。
如果说获奖,技术性奖项也许会落到《复仇》的头上,而纵观过去的香港电影在这个奖项上收获颇丰,如李翰祥的《杨贵妃》便最佳室内彩色摄影奖;胡金铨的《侠女》,王家卫的《花样年华》都曾先后获得过技术大奖。
总体来说,对于杜琪峰而言,入围已是获奖,其作为当今最为坚持的香港电影人,被获邀参赛,也是对其坚持的一份鼓励和支持。不难发现,其他三位入围的华语影人(李安,蔡明亮和娄烨),都是最为坚持自己的电影人,当其他导演都在市场潮流里迷失或放纵了的时候,坚持在今日已经属于一种难得和珍贵的品质。
好吧~好吧~下载地址在沙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