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搜索

查看: 616|回复: 0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隆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复制链接]
Bach 发表于 2005-5-9 02: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闽南师范大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德国首都柏林正东大约70公里的地方是一片起伏的丘陵地带,南北走势的塞洛高地高出东面开阔的平原地带约40米,成为护卫柏林的一道天然屏障。60年前的4月16日,原苏联红军与纳粹德国军队
在德国塞洛高地展开了攻防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大陆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也是德国境内最大一次战役。据记载,塞洛高地战役一共夺去了5万人的生命。
    在塞洛高地博物馆,一进门迎面就是一幅幅黑白战地图片:硝烟弥漫的战场、残垣断壁的城镇、颠沛流离的难民。新华社记者看到有几行黑体大字:“973.7万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去了生命,其中包括50万平民。5529.35万人死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中包括2447.58万平民。3.3万名苏联士兵、1.2万名德国士兵和5000名波兰士兵在塞洛高地阵亡。”
    200平方米大小的博物馆的陈列以图片和实物为主,从1945年1月苏联红军跨越德国与波兰界河奥得河,直到4月19日苏军攻克塞洛高地,再现了塞洛高地与奥得河之间东西20公里狭长地带的奥得沼泽的战事进展。博物馆负责人格尔德-乌尔里希·赫尔曼十分热情地欢迎中国记者来参观。他说,每年,当地居民都从这一带挖出大批武器弹药,仅2003年,这一地区新发现的枪械弹药达36吨多,而在整个勃兰登堡州,2003年共发现了788吨。“我们需要一代一代的人打扫战争的垃圾,”他一语双关地告诉记者。
    博物馆每年接待2.5万名参观者,德国人占多数。翻开博物馆留言簿,记者看到最多的字眼是“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在博物馆,记者遇到一群来自塞洛市职业高中的学生。带队老师说,她每年都要带学生来这里,让学生了解这里发生的一切,以记住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要和平不要战争。她说,塞洛市的学生基本上都要来这里参观。
    走出博物馆拾级而上,是苏联红军的纪念碑。一座全副武装的红军战士铜雕像屹立在纪念碑的中间,纪念碑下摆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束,寄托着后人对烈士们的怀念。纪念碑前是部分苏联红军的墓地。从墓碑上的文字看,牺牲者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最大的也才40岁。
    从塞洛高地博物馆驱车向东南行走十几公里,有一座突兀的山丘,与塞洛高地遥遥相望。当地人称它为斯波恩山。1945年4月16日凌晨,苏军朱可夫元帅在这里下达了进攻塞洛高地的命令。
    只有150米高的斯波恩山地势平缓,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走在林间小道,可以隐约听到山坡下村庄的鸡鸣。只有沿途不时映入眼帘的散兵坑、弯曲纵横的坑道以及山脚下战争阵亡者公墓在提醒路人,这里曾经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在朱可夫元帅防空洞遗址前,一名来自附近奥得河畔法兰克福市的老人告诉记者,战争结束那年他只有几岁,还没有记忆,对战争的了解大多是从家人和亲戚的讲述中获得的。“战争终于过去了,永远不要再有战争了!”老人在交谈中感叹到。
    驱车行驶在斯波恩山和塞洛高地之间的公路上,满目是绿色的农田,不时星星点点地散布着开始绽放的油菜花,一户户农庄星罗棋布,安逸、富足、祥和。这是60年和平带来的回报,也只有世代的和平才能继续给这里、给世界带来希望。
Report from www.xinhua.org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龙江曦月 ( 闽ICP备05009150号-1 )闽公安网备35060202000316

GMT+8, 2025-5-2 19:02 , Processed in 0.04803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