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搜索

查看: 1690|回复: 5

[城市]闽南三城人居环境调查 城市模样 越来越好

[复制链接]
自游自在 发表于 2005-5-31 23: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闽南师范大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B]闽南三城人居环境调查[/B]
很多年以后,闽南人在描述闽南三城联盟历史的时候,2005年的6月10日至12日将是一个关键时间段。
    正是这个时间里,厦漳泉联手打造的闽南人居展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这是第一届福建闽南人居环境展示会。
    2005年的这次盛典,被官方认为是厦漳泉城市联盟迈出实质性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本就是一个文化同源、经济共荣的三角区域,2004年7月30日,厦门、泉州、漳州三地政府正式签署了《厦泉漳城市联盟宣言》,闽南金三角的城市建设就此走向融合,城市联盟也因此成为了2004年末频频出现在闽南三城政府部门会议上的词语。
    人居环境的好坏,标志着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强弱,此次活动的主办方认为,在人居环境主题上,三地市有着深远而稳固的闽南文化基础,拥有广阔与共同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目前,城市联盟实施步伐不断加快,对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区域竞争力意义十分重大,这将带来人居环境的共同改善和城市运营水平的共同提高。
    换个通俗的说法则是,三城的老百姓,将借着城市联盟这股东风,让居住环境变得越来越舒适、小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而城市联盟这台好戏,也将因为三城人居环境实质性的对接而渐入佳境。
    在闽南您住得爽不爽?(调查篇)
    住在闽南,您感觉如何?5月25日起,本报在本报网站上(www.hxdsb.com)推出了闽南人居环境调查问卷,两天的时间里,共有100多名三城居民参与投票,其中泉州投票率40%,厦门、漳州各30%,有50%以上的票数认为,闽南邻里关系融洽、不排外、购物方便。
    除了网上问卷调查外,本报记者  还采访不同职业、年龄层次的三城居民,对城市人居满意度进行随机调查,“闽南气候温和、文化积淀深厚,适合创业、生活”是老百姓对闽南整体的评价,同时也有不少市民毫不客气地对自己居住的城市提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当然,所有的“爱与怨”,归根结底都是出于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热爱。
     泉州:埋头赶路的城市
    城市底色:红色
    价值取向:爱拼才会赢

    调查结果:先说说软环境——在邻里关系方面,53.6%的网民认为泉州的邻里关系很融洽或者比较融洽;认为不融洽的只有两成左右,这和我们在访问中了解到“大部分人认为泉州是个人情社会”相吻合;在排外方面,56%认为较排外或者比较排外;认为不排外的占17%;在政府办事效率方面,网民给出的评价也不高,14.7%认为很满意或者较满意;48.8%不满意,其实,政府的工作有很多老百姓看不到的繁琐,也许,政府和老百姓多沟通,这个误解就会解开了;另外,还有泉州的创业指数一直是大家比较认可的,44%的网民认为较合适或者合适创业;24%认为不合适创业。
    人居建设硬环境方面——泉州的交通,一直都是各方公认的老大难问题,调查中,认为出门坐公交车或者打的不方便的网民占到36.7%,近4成;当然,有31.7%认为很方便或者较方便;在周边的道路、自来水、垃圾处理以及公园绿化等基础设施方面,44%认为不满意,认为满意或者较满意的仅占两成;当然这和泉州人喜欢与邻居厦门相比较的心态也有关系。
    不过,政府正在不断努力改善泉州的人居环境,老百姓也都是看在眼里的,在这几年的人居环境变化速度上,73%的网民认为泉州变化很大或者较大,认为不大的仅占2%;大多数人认为,泉州的人居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好,而且这种变化的速度还挺快!
    调查点评:红色代表激情与活力,无论是外来的还是本地土著,都认为这是一个适合打拼创业的城市,对休闲娱乐不太关心,大多数人最热衷的是“做生意、挣钱”。这座城市有钱人不少,但并不贪图享受,而是埋头赶路,以期“挣更多更多的钱”。
    □市民印象
    都卫国(安徽人,34岁,某公司管理人员,来泉已经5年,给泉州的人居环境打70分)——
    我觉得泉州民风还是比较淳朴的。泉州人的家族和宗亲观念由此延伸,泉州人,特别是老城区内,邻居关系也很融洽,光是这一点,泉州的人居环境就挺不错。
    按说,在一个商业气氛很浓的地域,应该是钱的味道会比亲情的味道浓厚一些。不过我的泉州朋友,不管是住套房还是住别墅,几代同堂的挺多,三代同堂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的场景经常能看到,这让我很惊讶。
    仔细分析泉州人的家庭结构,相当符合“孝”的传统。由此外延,旅居海外的泉州人,回乡访亲、投资,对本土的宗亲观念也很强。
    不少人喜欢拿泉州和厦门相比,觉得泉州人排外,我倒觉得那是对非本土化价值观的排斥。众所周知,泉州人敢拼、爱拼,他们不喜欢一部分外地人,是觉得外地人身上没有具备这种精神,一旦发现哪些外地人里也有这种精神,马上会很真诚地与这些人交往,并且成为“哥们”。这也正是很多人认为泉州适合创业的原因,事实上,如果一个地方真的非常、绝对排外,怎么可能成为创业乐土呢?
   
    廖欲晓(老泉州人,40岁,西街某药店老板,给泉州的人居环境打60分)——
    从小在西街长大,对泉州老城的感情,那没法形容。我自己的生活圈子可以用5分钟概括:以自家为半径画圆,菜市场在右边、电影院在对面、学校在后面、买衣服在隔壁(虽然不是名牌)、开元寺是后花园,家里还可以装宽带,这么方便的居住环境当然不错了。如果说有什么不方便的,那就是西街现在还没有K歌的地方。
    说正经的,那些住在新区的人们可就没有“5分钟生活圈”这么方便了。如果现在让我住到刺桐路以东,看病、小孩上学等都是麻烦事,还是要返回到老城区来,就连看场电影也是如此。
    给泉州的人居环境打分吧,满分100分,我只打了60分,刚刚及格,虽然生活很方便,但也只是满足基本城市生活要求,离理想状态还是有差距的。
   
    曾文平(晋江人,75岁,离休干部,给泉州的人居环境打80分)——
    看,泉州现在不管是市区还是县市,都是一派繁荣的建设情景,这个城市真是朝气蓬勃!
    我住在金山社区,从阳台上往下看,就是茂盛的树木和花池,平时四周都很安静,还不时有小鸟飞到阳台上。社区里老年伙伴不少,我住得很满足。
    泉州现在的小区建设非常快,金山算是泉州市区内比较早开发的社区,与新建的社区相比,在外观、环境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但我始终觉得社区各方面的服务比较好,晚上又很安静,周围住的又都是老伙伴,这样的环境就是我需要的。
    打80分,高吗?一点都不高。
   
    范绍景(福建三明人,25岁,某公司管理人员,来泉3年多,给泉州的人居环境打80分)——
    泉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经济的发展,例如,几年前还“很荒凉”的刺桐路,现在竟然开始堵车了。老市区更是堵得一塌糊涂,加上停车场也偏少,我住在泉州市区儿童医院附近,下午4点以后,基本上是不敢开车出门,宁愿骑自行车或者搭公交,有时候干脆走路,因为路上堵,回到小区又找不到车位!
    就拿最近的一次来说,我到旧车站办事,办好事情后,正好是下班高峰期,在市标那里就堵了十多分钟,终于拐到温陵路上了,队伍长龙比市标那里还可怕,温陵路与涂门街交接处的红绿灯,左拐非常艰难,红绿灯已经交换4次了,车子还在路口爬呀爬。
    一想起这个事情我就来气,不然泉州还是可以多打一些分数的。
    不过,大泉州的蓝图还是很诱人的,整个城市东移后,泉州的人居环境肯定会越来越好,所以,不管怎样我肯定会选择留在泉州创业。
    厦门:一支温柔的小夜曲
    城市底色:蓝色
    价值取向:生活,是用来享受的

    调查结果:6成的网民认为厦门的邻里关系很融洽或者较融洽,比泉州略高一点,难怪不少人认为,热情好客是闽南人的通性;另外,4成的网民认为厦门人不排外,当然,认为很排外、较排外的也不低,占到3成;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认为不满意的占3成;一提起厦门,人们的自然反应就是安逸、舒适的居住环境,但是,太安逸有可能导致拼搏氛围不浓,只有2成网民认为厦门很适合创业,认为不适合创业的,则占到了35%。
    厦门公交车之发达,在福建省内是有口皆碑的,体现在调查上,6成的网民认为出行很方便;只要15%认为不方便。另外,55%的网民认为厦门这几年的人居环境变化大。
    调查点评:蓝色代表安静与深沉,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从第一眼开始爱上她,因为这确实是一个适合养生的城市。在厦门的街道上,人们的脚步都不快,就连迎面而来的海风都那么恬静。
    □市民印象
    罗莲(龙岩人,30岁,某贸易公司老板,来厦门已经8年,给厦门的人居环境打80分)——
    良好的人居环境成就了我的事业,厦门的城市包容能力成就了许许多多像我这样来厦门创业的外乡人。
    厦门的城市太干净了,整洁得叫人心慌,周末在美丽的环岛路上,开开车兜兜风,休闲地享受生活,是所有在厦门生活的人的最大乐趣。不过,最让我感动的,是厦门宽厚的包容能力。
    比如,外地人来厦门,问路非常方便,即使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你问她一个偏僻的住址,她都恨不得亲自带你去,这种感觉真的很好。要说到城市人居的满意度,就是这种氛围,让我不知不觉就依赖、爱上这座城市。
   
    陈怀华(四川人,35岁,媒体工作者,来厦已经10年,给厦门的人居环境打85分)——
    厦门,最牵动我心的,还是湖上那浩渺的烟波。
    每到周末,我总要邀上几个同行,来到金榜山,攀岩而上,在金榜钓玑的尽头处摆一张茶几,冲一壶茶,三四个小时就在这样的闲暇中飘然而逝,我们管这叫鹭岛人间。
    我四川老家成都,给人感觉也很悠闲,但这种悠闲跟厦门不一样,厦门的山水、建筑,看着都安逸闲适,不知觉地就会稍做停留。
    每当傍晚,和妻子一起,沿着湖一侧的垂柳散步,看一旁酒吧一条街的灯火阑珊,真的很写意。如果有一天,我能在湖两侧买下一个居所,那就太美了。
   
    陈海方(厦门人,25岁,小学教师,给厦门的人居环境打80分)——
    厦门人的脾气很温和,特别是厦门男人,但有些时候,太温和反而显得有些软绵绵的、没有性格,所以这就是我扣20分的原因。厦门人的闯劲和拼劲,真的不如泉州。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厦门好。
    毕竟是上班族,过的是普通的居家日子,厦门最让人满意的,是四通八达的公交车。我住在厦门岛内的前浦,厦门人都知道,那是一个非常大的居住社区。据说,每天早上,有四五万人从这里出发,到岛内各地去上班、上学。能把这么多人,都准时送到岗位上,厦门公交真的很不错。
    漳州:花果飘香的庭院
城市底色:绿色  
价值取向:踏踏实实过日子  
     

 
调查结果:和泉州、厦门一样,漳州的邻里关系好评也较多,一半的网民认为漳州邻里关系很融洽、较融洽,认为不融洽的只有5%;而与泉厦大不同的是,只有5%的网民认为漳州是一个排外的城市,75%的网民普遍认为一般;政府办事效率方面,不满意的网民占到了65%,同样居三个城市榜首。创业指数方面,4成网民认为漳州很适合、较适合创业,这也许和漳州人不排外有关系。 漳州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城市,城区较小,因此,半数网民认为漳州乘公交车、打车较方便,认为不方便的只有2成;6成的网民对漳州的道路、自来水、绿化等基础设施不满意;但是,半数网民认为漳州这几年人居环境变化大,这些问题将会很快得到解决。   调查点评:绿色代表环保和安宁。在无处不在的城市化热潮里,在水泥丛林越来越茂盛的年代,漳州的花香与果香,成为最诱人的生活气息。 □市民印象   侯剑锋(福州人,34岁,职业经理人,来漳州已2年,给漳州的人居环境打80分)—— 漳州,当然是个非常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很舒适,很悠闲,老的时候来漳州居住挺适合的。这里的阳光、空气、花卉、水果都蛮好,没有工业污染,整个城市的生活节奏也不快。商业气息不是太浓厚,职场的压力也不太大,竞争不是很激烈,感觉比较轻松。   尽管做事业,不如沿海其他的城市那么适合,但是,竞争不是很充分也孕育着不少商机。随着城市联盟的进展,漳州跟厦门更为一体化,漳州将来就是厦门的“后花园”。人们可以在厦门创业,来漳州居住。厦门、漳州之间的空间距离并不远,在上海,每天开车或者坐公车上班,一个小时很正常。漳州开车出行不会堵车(公交没坐过,不清楚),很方便。   每个城市都需要有自己的个性,漳州成不了厦门,厦门也永远变不成漳州。只要有自己的特色就行。   高丽(湖北人,27岁,某汽车销售公司主管,在漳州生活1年,给漳州的人居环境打85分)——   漳州给我的感觉是车少人少,比较朴素、踏实、安静。   来漳州前,我在泉州石狮公司做,走在大街上,人会有一种很疲惫、很浮躁的感觉,大家都行色匆匆,街上熙熙攘攘。而漳州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安静,另外漳州人不排外,人都比较本分。唯一感到缺憾的是,外来人口少些,中高层次人才也少些,我租了个两房一厅,想找个人合租,找了好长时间还没找到。如果是在厦门、福州或者泉州,网络上信息一发布,三两天内就可以找到合适的人选。漳州人才流失比较厉害,公司要招个管理人才或者销售顾问,都难得遇到很合适的。优秀的人才跑到厦门、泉州或其他地方去了,外地的人才大多觉得漳州不太适合创业和生活,难以引进来。这是一个问题。漳州最好人才再多些,帅哥再多些。   林南中(老漳州人,39岁,银行职员,给漳州的人居环境打90分)—— 我是一个狂爱漳州的人,每天坐10分钟的摩托,就可以到九龙江去游泳,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有哪个城市有这种条件?漳州很适合小市民生活,一到晚上,大街上、九龙江边,小摊点、大排档成排,经济实惠又可饱口福。漳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郊区有万亩荔枝园,历史上有“外五岩,内五岩”,现在几乎都成了荒废的地方,节假日去寻访,可以发现那些地方现在仍然很幽静,值得去体验。所以,感觉生活过得很有滋味。   当然啦,漳州需要改善的地方也很多。作为一个文化古城,漳州缺乏相应的打得响的品牌,漳州城市还缺乏有影响力的标志性建筑。到杭州会想起西湖,到苏州会想起园林,到北京会想起故宫、长城,而到漳州,除了水仙花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东西让游人玩味。所以,漳州城市整体需要包装,需要推介,也需要营造属于自己的特有品牌。   高亚斌(漳州人,42岁,政府机关干部,给漳州人居环境打70分左右)—— 过去,在外工作的漳州人都想调回来,因为漳州有着丰富的物产,能有一个相对安逸的生活,虽然没有高楼大厦,却能时时感受到田园风光的气息。而今的漳州人,却纷纷想着往厦门跑,多少人在厦门购买了房子,只因为厦门有着整洁的街道,配套齐全的小区服务以及绿草如茵的海滨道路。   虽然,漳州也在建设,舒适的小区这几年虽有却不多。有些小区名为花园名为广场,却无花无草,更缺乏流水,小区住宅楼间的拥挤,也难以给人舒适的心情。再看漳州市容市貌,街道零乱,断头路、T型路到处是。公园没有几个,胜利公园更是人满为患。市区没有多少可以给人休闲健身的所在。漳州最需要加强的是绿化建设及街道整治,更应做好城市内河水系的规划和整治,使得浦头港、九十九湾、护城河、三湘江及九龙江西溪成为漳州市内流动的水系,达到流水、绿树、住宅的和谐统一。   黄行知(漳州人,58岁,给漳州人居环境打50分)—— 要说漳州人居环境的舒适值,先得“打五十板子”。漳州的车辆交通、卫生环境、居住环境都不是太好。就比如,我活动的场所新华西,经常有人丢自行车、摩托车。我在新华西店门口3天时间内丢了两部自行车。这样一来,市民生活就会缺少安全感。街道上不按斑马线行走的现象比比皆是,交通秩序需要市民提高素质,也需要交警部门更到位的执法。而城里内河也需要整治,如浦头港,实在太臭了,居民生活在旁边,哪会有舒适的感觉。 □相关链接 “新闽南”6月亮相 此次人居展是厦门、泉州、漳州联合对外展示“闽南魅力”的一次盛典,它将代表着闽南的形象,一起出场亮相。  日前,记者从三城的建设部门了解到,目前三城都在紧锣密鼓地“备战”,好向三城市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同时也向来宾们展示一个最具特色的闽南。届时,大家将在人居展上看到,未来的闽南将是一个更漂亮、更具魅力、关系更为密切的城市群。泉州——   参展口号:多元文化宝库 海峡西岸名城  展馆内容:此次泉州展馆为600平方米,承办单位将用清源山老君岩、远眺开元寺双塔、丰泽广场焰火夜景、西湖全景极具魅力的图片,从历史文化、建设成就、未来发展三个方面展示泉州魅力。 其中,历史文化篇分别展示“多元宗教、世界奇观”,“海上丝路、东方大港”,“民俗风情、异彩纷呈”,“文化传承、世之瑰宝”几个部分的图片表现。 泉州传统建筑中的多种元素,如牌坊、出砖入石、燕尾脊等闽南建筑中典型的代名词,都体现在整个展馆的布置和装修中,展馆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一应俱全。 展馆内将布置一个围合式的小桥流水。叶片式的展板主要摆放在小河东西两侧,每一片上都以泉州为展示重点。在水系围合的中间,则是品铁观音、交谈的好地方。 展馆左右侧大门则设计成古厝的山墙状,出砖入石、燕尾脊、装饰图案,完全按照1∶1的模式制作,总长度分别在27米左右。厦门——   参展口号:海峡西岸,魅力环境  展馆内容:本次人居展的中心展馆展出面积为6500平方米,其中,厦门馆面积为3500平方米,81米长廊作为建筑设计师作品展览;在厦门馆内,将展示对厦门市未来人居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的重点工程项目,具体包括“2005—2020厦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杏林湾、钟宅湾、马銮湾、同安湾、园博园、国际会议中心、国际网球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工人体育馆、机场快速路、疏港路改造工程、同安湾大桥、东通道工程、公铁大桥、杏北新城、新店新城、厦港片区改造”等。漳州——   参展主题:闽南花都 文化名城 参展内容:在本届展会中,漳州将围绕闽南花都·文化名城,重点展出“历史文脉、城区建设、人居环境、自然生态”等四大部分。 其中历史文脉部分,将重点展示,漳州历史街区、威镇阁、云洞岩、南山寺、漳州文庙、林语堂纪念馆、三平寺等;城区建设部分将有新区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精彩画面;人居环境部分则会通过新旧图片对比,展示漳州不同时代的建筑全景图、优秀的住宅小区、乡村新区等;自然生态部分将有漳州土楼群、东南花都、水仙花种植基地、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南靖热带雨林等亮相。 展示期间,还配有4~6人现场解说及现场节目表演,漳州木偶戏、木偶艺术雕刻、民间剪纸艺人等,届时将即时表演,多形式展示漳州。



[B]闽南三城人居工程盘点篇[/B]
    六成的被调查对象认为,闽南三城近年来的人居环境“变化很大”。
    事实上,首届闽南人居环境展示会,主要的展出内容,也就是这些变化,即闽南地区人居环境建设成就、推介城市招商引资环境。近几年,闽南三城政府在改善人居环境上,可圈可点。
    那么,这些变化在哪里呢?5月底,本报记者  走访了三座城市的建设部门,对三城这几年人居工程提前进行了一次盘点。
    最大手笔的工程——
    泉州丰泽区人居环境大整治
    整洁的水泥路面,漂亮整齐的社区健身场所,走在丰泽区城东街道新前社区里,原先农村那种露天旱厕臭气冲天、房前屋后垃圾成堆、鸡鸭成群的场面再也不见了。事实上,新前社区不过是丰泽区从农村改制而成的50个社区中,很普通的一个。
    2003年起,丰泽区投入3亿多元人民币,拆除废弃旧厝,临时搭盖96万平方米,拆除全辖区内的露天旱厕、禽畜圈舍;道路硬化206.2公里,架设路灯290公里7150盏;埋设排水、排污管道327公里,自来水管道210公里;由区、街道两级财政出资聘用专职保洁人员1250人、购置清洁车1210辆,增设垃圾屋1100座、果皮箱3540个,新建国家二级达标公厕250座;新增绿地44.35万平方米;修建文体活动场所、健身路径和小公园210处。
    2003年,来自丰泽区的这一组统计数字,使丰泽区人居环境当之无愧地当选为“大手笔”。
    点评:村改社区,让居民们真正感受到变成“城里人”的好处。
   
    最怀旧的工程——
    泉州中山路整治工程
    长达3公里的中山路,始建于上个世纪20年代初,它独特的骑楼列柱的建筑形式,融合了南洋和本地建筑风格。由于岁月的侵蚀,加上人为的建设性破坏,中山路的建筑曾损坏严重。
    1998年,泉州市人民政府决定整治这条历史老街,市名城保护建设总指挥部成立了“中山路整治指挥部”,以保护为主、修旧如旧、继承特色、保持完整风貌、延续历史文脉为原则,对中山路进行“洗脸镶牙”式的整治。整治的范围北起钟楼,南至顺济桥,全长约2.5公里。
    这次整治最大的亮点就是,中山路的传统格局和风貌特色,不像东街、涂门街那样进行大规模的拆迁改造,而是要在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后,通过精心设计、精雕细琢来恢复中山路的传统风貌。
    对中山路的这一次整治,使泉州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这是福建省建筑物首次获此殊荣,也是一次成功的整治先例。
    点评:中山路修旧如旧,这“旧”,旧得有味,旧得高,旧得妙!
    最养眼的工程——泉州西湖公园
    繁花锦簇、波光潋滟、鱼欢虾跃、白鹭栖息,西湖已日益成为市民休闲、游乐的绝佳去处。泉州西湖公园在泉州市区西北部、清源山脚下,占地面积达10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82.28公顷。
    原先,这个区域处于低洼的平原地带,每当洪涝灾害,便给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因此,泉州市委、市政府投资1.7亿元人民币,用两年多的时间,进行清筑岸、设置泵站、美化环境等治理,将它改变成“揽清源之碧影,挹烟云之胜概”的风景区。
    泉州市区的排洪排涝系统,仅由几条内沟河组成。由于排洪排涝设施标准偏低,排洪渠断面偏小,大面积低洼地、水塘周边空地被人为占用,加上排洪系统年久失修,淤泥堆积,造成滞洪库容减小。
    从1997年起,政府采取保护、整修和利用相结合办法,规划保护古城水系。疏浚河道,环河植树,改善河岸景观。同时系统整治城外排洪排涝水系,建成西湖、浦西两个人工湖,耗资数亿,历时5年方告竣。
    泉州市区排洪排涝整治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泉州市区长期内涝的难题,而且突出人居环境这一主题,改善了城区生态状况,提高了人居环境质量,拓展泉州城市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增强了中心城市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大大提高了泉州的城市品位和档次。
    排洪排涝工程项目获得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入选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迪拜)奖40强。
    点评:将排涝工程整得这样美,难得!难怪居住在西湖边上的大妈,接受采访时,脸上的幸福都快溢出来了。
    最民生的工程——泉州破腹沟整治工程
    笋浯溪上接江,下通浯江,像切过城市躯体的腹中一般,所以又名破腹沟。
    以前的破腹沟,虽只是一条不规划的土渠,但由于源头的晋江清水长流,还是景色宜人的。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水质变坏,70年代鱼虾绝代,80年代不愿洗马桶盖。”这是当时流传的顺口溜。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破腹沟的水质开始发生变化。市区外防洪堤修建后,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破腹沟的流水不畅,加上生活污水的大量排入和周围群众任意倾倒垃圾,日积月累,破腹沟就彻底完了——曾经可以游泳嬉水的长清河,变成了令人头痛不已的臭水沟。
    1996年八卦沟开始整治,1997年6.4公里的内沟河也开始整治,1998年2公里长的破腹沟在短短的100多天时间里,由一条臭水沟变成了清水河,使得泉州城内沟河的水变清了。
    点评:一条水沟的变迁,如实记录泉州人居环境的质量变迁。
    最体贴的工程——厦门无障碍设施建设
    2005年2月,厦门被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命名为首批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
    拥有3.8万的残疾人和16万的老年人,占总户籍人口的14%。因此,如何解决这部分人出行顺畅的问题成为厦门城市人居建设的一大难点。
    从2003年开始,厦门成立创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领导小组,出台了《厦门市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规定》,投入资金达1500多万元,主要用于市政道路和公共建筑、场所的改造;其他社会投资约600万元,主要是企业单位对所属办公、营业场所等建筑的改造。按计划,2005年及今后,还将继续投入资金来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目前厦门的无障碍设施逐步完善,市区30条主干道的盲道设置率达77%;室外公厕无障碍率达51%;各种建筑和服务场所无障碍率达37%;中高层住宅和居住区无障碍设施设置率28%。此外,集美、海沧两个区也修建、改造了一大批无障碍设施。
    点评:“首批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荣誉背后,更深刻的含义就是“人性化”!
  [B]  最令人期待的工程——厦门三湾建设[/B]
    今年,钟宅湾、马銮湾、杏林湾,各个投资上百亿的厦门海湾整治工程已经拉开序幕。
    开发面积达11平方公里的钟宅湾,内湾海水面积2.76平方公里,位于厦门本岛东北部海滨。根据规划,北岸将建设成为健康养生度假带,南岸为体育运动休闲带。而六大功能片区则包括墩上高档住宅区、民俗旅游区、生态运动区、健康养生区、通屿亲水社区、五通商务区。
    位于厦门岛外西北部的集美区和原杏林区之间的杏林湾,整治开发面积为31.32平方公里,即将开工的厦门公铁大桥将其与岛内直接联结,厦漳高速公路从湾边通过。清淤抛泥后,杏林湾将获得8平方公里的内湾海面以及4平方公里的可淹湿地,更将为“园博园”建设获得绿地。
    整治开发总面积达55平方公里的马銮湾,位于厦门西海域杏林、海沧之间,东与杏林相邻,西接漳州、南侧,与蔡尖尾山、海沧片区相隔。不久的将来,厦门城市的西翼,将崛起一座具有世界水平的现代化生态型新城,区内溪流纵横,山水清幽,有声有色,诗意盎然。20公里漫长而蔚蓝的海岸线延伸无限城区空间,集科教基地、山海旅游、高档住宅、商贸中心等功能为一体,它将成为厦门重要的城市副中心,更将成为辐射闽西、粤东、赣南的区域中心。
    点评:蓝天,湿地,一湾海水,游艇点点,想象一下,多么令人期待的人间美景!
  [B]  最有韵味的工程——
    漳州市香港路·台湾路历史街区修缮整治[/B]
   
    5年来,相继投入4000多万元,走“由点及线,由线到面”的路子,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区域——漳州市香港路·台湾路历史街区进行修缮,做到“修旧如旧”,完善保存了街区内的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和骑楼式店、中西合璧式建筑和闽南风格名居,使其成为闽南传统街区建筑的典型代表作,也增强了街区商业活力,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设施,延续了名城历史文脉,基本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漳州明清历史街区风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参赞理查德·A·英格哈特先生评价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值得自豪的代表作品”!
    该项目获得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点评:文化历史感保留住了,古城韵味也有了,居住条件还改善了,外来游客也看乐了。这样的工程,真是鱼和熊掌,都能得兼。
    最神奇的工程——
    漳州九龙岭垃圾处理场
   
    中国建设部垃圾处理示范工程、福建目前最大的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场。这个垃圾场的焚烧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和生态有机肥处理工艺系统正式投入使用,生活垃圾将变成生态有机肥出售。这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位于龙海市九湖镇木棉村,占地586.55亩。日处理生活垃圾可达400吨,垃圾经转化可成为生态有机肥。获建设部“人居环境奖”。
    点评:吃进去的是垃圾,吐出来的是肥料。这么环保、这么神奇的工程,真让厦门人、泉州人羡慕。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落雨飘花 发表于 2005-6-1 0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踏踏实实过日子,这样子不好啊,发展缓慢啊,这也许是人文的原因啊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自游自在 发表于 2005-6-1 0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face=仿宋_GB2312][B]是啊,说的好听是“踏踏实实”,“悠闲”——其实就是没有激情,没有上进,小富即安,或许这不全面,但这的确是漳州在90年代后期开始被远远抛在厦泉之后的重要原因![/B][/fac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31 19:33:46编辑过]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星雨座の龙 发表于 2005-6-1 00: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泉州:埋头赶路的城市
    城市底色:红色
    价值取向:爱拼才会赢
支持偶家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与子携老 发表于 2005-6-1 05: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有研究,~~~~~~[em06]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开心猪猪 发表于 2005-6-1 05: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自游自在[/I]在2005-5-31 19:29:00的发言:[/B][BR][face=仿宋_GB2312][B]是啊,说的好听是“踏踏实实”,“悠闲”——其实就是没有激情,没有上进,小富即安,或许这不全面,但这的确是漳州在90年代后期开始被远远抛在厦泉之后的重要原因![/B][/face]

呵,也不能这样说
漳州人真的是习惯了了悠闲,一直以来都是这样~~~
一直以来漳州人就很懂享受~~~悠闲
你把漳州街上的店开门时间和其他地方对比一下就知道~~~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龙江曦月 ( 闽ICP备05009150号-1 )闽公安网备35060202000316

GMT+8, 2025-5-4 09:30 , Processed in 0.06706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