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搜索

查看: 1764|回复: 12

[另类时尚]我平时阅读的MAN时尚杂志

[复制链接]
superman 发表于 2005-6-6 01: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闽南师范大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每个月消费杂志的MONEY不少,经常阅读的是《时尚男士健康》《男人装》《时尚先生》《men's uno》《GQ》《名牌》
P.S.杂志照片是自己拍的  照片是《men's uno》男人志的大陆版,台湾版和香港版  
个人比较喜欢台湾版的编辑风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6 8:36:09编辑过]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上户 发表于 2005-6-6 06: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性的话...看个人爱好吧...也不是所有男生或女生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风乐 发表于 2005-6-6 07: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买过时尚君子,不过感觉没有《时尚》男士版的好看~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uperman 发表于 2005-6-6 01: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时尚男士健康》


我的部分杂志SHO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5 17:52:51编辑过]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户 发表于 2005-6-6 03: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数字通信><汽车导报><数码通信><当代体育><NBA时空><灌篮>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uperman 发表于 2005-6-6 04: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给男人一本梦杂志
  中国的男人活得颇有些无趣。事实上他们很难找到一本彻底打败他们惰性的杂志。也所以,很多男人只好跑到酒吧里买醉,在充满机械噪音的电视机前茫然无措,在狭窄的仕途中战战兢兢。
  与此同时,谈论《Playboy》、《FHM》、《Maxim》等杂志成为男人想像中的一种自慰,那种“彼在”的快感始终有些隔岸观火的味道。男性需要一本杂志,正如他们需要一瓶爽洌到底的啤酒,一条贴身自在的牛仔。
  针对这一状况,2003年7月3日,由《时尚健康》(男士)发起,搜狐网和新华传媒工场共同主办的“打造男人心中的梦杂志”传媒沙龙活动在搜狐网站举行,该活动特别邀请到媒介策划人、《时尚健康》(男士)执行主编瘦马担任活动主持人,在线嘉宾有原ELLE(内地版)杂志总策划尹岩女士、新华在线传媒工场高级顾问潘燕辉先生,《时代周报》执行主编令狐磊先生,同时还连线台湾《GQ》杂志主编刘炳森先生。
  中国式的症结
  本文中“男性杂志”不包括广义上以男性为主要读者的财经、汽车、房地产、军事等类型的杂志,只是狭义上专门面对男性的综合性或专业性时尚杂志。如国际上的《Playboy》(《花花公子》)、《GQ》(《潇洒》)、《Details》(《细节》)、《Men\'s Uno》(《男人志》)、《Esquire》(《君子》)、《Dazed》、《FHM》(《男人帮》)、《Penthouse》(《阁楼》)、《Maxim》(《格言》)等都属于这一狭义的“男性杂志”。
  时尚类杂志发展至今已有了近10年的历史,但在受众群体上一直存在性别失衡的现象:女性面孔一统天下,综合性男性杂志成为陪衬,正式出版和发行的男性杂志统计下来也只有5本左右——《时尚·先生》、《大都市·男士版》、《新视线》、《创意》、《男友》,如将那些与男性有关的财经、地产、车、健美等杂志勉强算进去,真正走向赢利的尚不足20本,与女性刊物的规模无法同日而语。
  媒介投资人不是真的不关心男性时尚类杂志,而是他们难以去面对此类刊物所患有ED症。这种症状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高档男性杂志的读者群似乎没有形成规模。以笔者管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不妨从男性的阅读心理与阅读习惯来分析。简单而言,男性比女性更喜欢冒险、刺激,所以他们喜欢体育、探索、财经、收藏等类型的媒介;男性在个性上又比较粗犷、随意,也因此他们喜欢购买报纸而不太愿意在杂志上花费太多,报纸满足了他们对生活快餐式的需要。
  目前我们还处于一个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男性在审美自觉、个性意识、社会关系等方面还存在盲目性。在西方,男人们可以做到既看市民性小报也对高档杂志爱不释手。中国男性的心理成熟过程的确与中国时尚工业的发展存在相当的逻辑关系。物质越发达,个性审美越充分,高档杂志的市场就越繁荣。
  其次,男性杂志的运作环境相对而言存在一定的限制。在欧洲,男性杂志基本由两部分构成:Sport&Sex(体育竞技与性),如美国Men\'s Health的德国版。男性杂志在对性的表达上往往比女性杂志要更为直接,也因此被看作具有一定的攻击性甚至侵略性。从市场角度看,恰恰这种侵略性或者攻击性构成了刊物的个性文化,具备了卖点。不过,中国新闻出版行规对性的处理有明确的限制。如:“有关人体的生理和医学知识以及普及性知识、性教育的作品,在不渲染性技巧之类内容的前提下可以安排出版”。
  “性”自然成为男性杂志走向市场的一个非常敏感的门槛。
  再次,在国内,男性杂志的市场是比较特殊的,它需要去焕发、激活。目前尚未有一本专门针对他们的杂志。这个空缺的造成与投资周期与风险存在一定的关系。相对而言,此类媒体的投资回报时间相对要长一些,不如女性刊物容易。
  上述三个因素构成了目前国内男性类杂志市场黯淡的主要原因。当然,以上仅是一个非常粗线条的描述。
  因为总量上处于弱势位置,时尚类男性杂志的波澜就显得更为强烈一些。投资史上的败绩令投资人实在不敢乐观:健美类杂志受到冷落;车类一哄而上市场大乱;以另类主张、带有强烈男性色彩的《母语》、《视觉21》纷纷停刊等等;香港的《君子》杂志也曾经试图打进内地市场,最终未能如愿。
  初步评介下来,中国的男性杂志的投资前景不妙,时尚类男性读物作为一个命题或许本身就是虚假的。这个判断是否属实呢?
  事实上,在海外,男性杂志的市场却是另一番气象,《Playboy》虽已失去往日雄风,但其平台依然保存完好,《Esquire》、《GQ》、《FHM》、《Maxim》、《Men\'s Health》等广告营业额逐年递增。
  从性别文化的角度看,10%的男性控制了90%的财富和政治。这世界的每一个角度都打上了男权的标志。男性的自我满足除了借助经济与政治上的胜利获得,还需要在心理上得到服务。这个心理服务体系起码有一半要依托于杂志。
  封面经济
  从男性杂志封面来看分成三类,一个是以健康、性感的男性为代表;一个以性感女性作为封面,但多为明星;还有一类强调内容的整体性不在乎封面的连续性,可以是一个符号影像(如《时尚健康》(男士)),也可以是一幅手绘图。从搜狐网的读者反馈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男人的心理状态。
  从搜狐网的调查可以看出,10份杂志的12张封面中,占67.5%比例的网友选择了以女性为封面的杂志,而以男性为封面的被选率只有32.5%,二者近乎2:1的关系。可见中国读者还是比较喜欢以女性作为封面形象。
  从风格方面来看,简洁、大气的封面图片备受欢迎。如以女性形象为封面的杂志中,排名第一的《Penthouse》(阁楼)和排名第二的《Playboy》(花花公子)。它们的风格非常明显,女性的影像基本上是肉感、魅惑的。以男性形象为封面的杂志中,排名第三(男性形象为封面的杂志中排名第一)的《Men\'s Uno》(男人志)和排名第四(男性形象为封面的杂志中排名第二)的《时尚健康》(男士),则试图突出男性的身体魅力和个性特征,惟一不同的是后者常常以上身裸体的男性为主要手法。《FHM》和《Maxim》二者均以大胆出位的明星影像为卖点,且已形成一种模式,在以女性杂志为主导的市场中依然能够独树一帜,这要归功于杂志在拍摄方面所花的功夫。从文化选择来看,另类风格和不太符合中国审美习惯的封面,往往不受欢迎。
  从近期国内出版的几本男性杂志来看,主编们均选择了男性形象作封面。对此,《时尚健康》(男士)执行主编瘦马指出,这是男性审美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好现象,说明制作群体在思索这个问题,并不是说性感美女、性感明星才能成为封面人物。新华在线传媒工场高级顾问潘燕辉表示,如果从性的角度来说封面肯定是美女容易获得市场认可,另外一种选择是成功男人。红色时代媒介执行总监尹岩对《时尚健康》(男士)杂志封面一律为半裸男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拍裸体男性的时候需要拍得特别端正,封面图像是读者想成为的那种男人,整个视觉处理上应该是很端正、很平和、很清新、很干净的男人,所有的暧昧全给剔除,这样可能对杂志的定位很有好处。”
  在这次网上直播中,嘉宾们对封面文字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针对尹岩“你们的封面文字很有煽动性”的评价,瘦马表示,封面文字基本上就是一本杂志的气质所在,但中国杂志的封面文字有很多缺乏创意、缺乏思索的东西。例如“几大”这种对信息的梳理,从技术上看既不权威,更不规范,往往为一些编辑信手拈来。封面的轻率则从根本上预示了杂志的低质。
  内容制作:问题与突破
  任何从事传媒的人都知道内容是杂志的生命,尽管在这个论述前面还加有一个前提,广告是血液。显然,这两个东西不可避免地要冲突。
  潘燕辉表示,读者对一本杂志的需求有三类,一类是趣味性;一类是满足某方面的需求;第三类让读者感到能够升值,不管金钱还是品质上的。对一本男性健康杂志来说,例如“工作当中20个坏习惯有可能致癌”的专题,或者“你在工作当中最容易引起不快乐的习惯”的专题,就可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因为它们都能满足以上三类需求中的某一类。相信大家关心的一定是与自己息息相关,非常有价值的信息,那种无病呻吟或者小资情调的则少有关注,因为女性情感比较弱一点,她们会对后一类信息感兴趣,男性相对差很多,因为男性更实际。
  专题是内容制作中的一个关键。尹岩认为,做专题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给读者一个惊喜,这种惊喜不管从内容上还是视觉上,要让读者有机会看到一片新大陆,不管是不是新话题,最重要还是给他惊喜,让他有发现。有这个保障的话,这个专题就可以成功。据瘦马的研究,在地域差别方面,港台地区的专题跟内地有一点区别,港台地区往往物欲化,信息为主体,图片非常多,信息也相对更细化,而内地杂志整块的东西比较多。在欧美地区有的男性杂志专题往往只有一个,甚至是一个杂志这一期里面只有一个大专题,几乎统领这个杂志。专题是非常大的投资,需要冒风险,这期的选题包括图文比例有可能导致这一期杂志的卖向和市场占有率。男性类杂志图片的影像做具体区分有几类,一种是及时性强调现场感,还有一种是梦幻性的虚图很多,不强调在场,强调诱惑、梦幻这样的东西,这两类比较强烈。
  尹岩说,按照大同的操作方式来看,一般杂志在视觉操作中要满足两点,一个是视觉要有诱惑性,一个是视觉要有服务性。杂志所提供的图片影像应该能够让读者产生胃口,这种胃口可以是旅游图片,看了这个图片就想去,可以是一张美食图片,看了就想吃,也可以是美女图片看了特别有欲望,这就是“诱惑性”。第二种,让读者看了以后能够马上把这种影像信息搜集过来,在他的生活当中采用,这就是“服务性”。如果视觉上有一定的原则以后,再知道读者想要的是什么信息,对症下药就可以了。
  《时代周报》执行主编令狐磊表示,如果男人是一个社会学概念的话,那么这个概念正在变得更加中性化一点。一些杂志正在强调性别趣味、优质生活趣味,这些杂志开始成为一种男人身份的标志,这些走高端时尚路线的杂志,正在走向融合的趋势。支撑国外男性杂志发展的最基本因素就是名与利,另外还有一些西方工业的支撑,比如男性品牌,有男性用品,还有一些产业是针对男性市场,它们正在成为杂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西方比较成功的男性杂志有一些共性可以给我们启示,一是比较讲究绅士品质,再者是强调一种气质,杂志的气质更加迎合整个国家男人的整体趣味,针对性做一些整合策略。就西方男性杂志来说,美国和欧洲的男性杂志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杂志的气质也不一样。拿《GQ》杂志来说,《GQ》在英国经常做英国人很自豪的东西,比如《GQ》英国版有一个榜专门选择英国男人认为的一百个榜样。英国为什么会这么做这样的题材?英国人本身话语权的丧失可能是一个原因。德国版的《GQ》则反映了德国人做事风格严谨的特征。因此,一些国际知名的男性杂志如果进入中国,也要作适合中国国情的改变,完全照搬是不会有出路的。
  台湾《GQ》主编刘炳森也从实战经验中提出自己的理解。《GQ》杂志的内容分类涵盖了很多方面,包括时尚、美食、旅游、健身及两性关系,注重休闲娱乐和产品资讯。应该说《GQ》杂志更注重男人的生活质量问题,因此很多视角集中在对本土和国际时尚的关注上。其中性的内容也是生活质量的一个方面,但《GQ》的诉求更多还在于Fash io n,因此在《GQ》中两性关系的内容比例严格控制在10%左右。目前从读者的反馈上看,并没有特别显著的反应表示对“性”内容的强烈要求。
  男性杂志:细分时代的到来?
  国际上流行的男性杂志一般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像《Esquire》那样的杂志,注重塑造品格。《Esquire》的台湾版称《风尚》,香港版称《君子》,内地版则是和《时尚》杂志社合作的《时尚·先生》;第二种是啤酒文化的男性杂志,以《FHM》(为“FOR HIM MAGZINE”的简称)和《Maxim》为代表。这类比较温和,以消遣作为主要功能。强调“啤酒与宝贝”的享乐原则,啤酒意味着一定程度的迷醉,而迷醉往往容易获得一种肆意的快感。现代生活中这种快感越来越少了。第三类是像《Playboy》和《Penthouse》那样的杂志,这类杂志关于性的内容占据了很大部分,注重于满足读者需求,抚平其内心焦灼;第四类是强调创意和智慧的男性杂志,以《Wallpaper》《Dazed&Confused》为代表。另外,也有人把以信息类为主题的某些杂志列为男性杂志的第五类,但业界普遍不这么认为。
  目前像《时尚健康》(男士)这样专注于细分市场的男性杂志,市场面还不是很大,《时尚健康》(男士)现在进军这一市场,是出于占领市场的考虑,这是《时尚》杂志社的长远目标所在。在中国目前的消费环境下,综合类杂志会比较受欢迎,包括受到广告主的欢迎。在中国媒体市场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综合类男性杂志仍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专业性的男性杂志将是发展的方向,像男人的性等话题就可以单独拿出来做一本杂志。至于什么时候是发展的大好时期,则很难确定,这要看国家对消费、对第三产业的规划,媒体的发展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不过从近期的态势看,国家的政策还是比较有利于细分杂志的发展的。不敢说哪一方面会成为专业性男性杂志的卖点,但先占领市场,就会领先。
  专业性男性杂志的出现,已经给综合性男性杂志的发行、广告造成了一定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越来越大,这是瘦马所没有想到的,因为他觉得专业性男性杂志和综合性男性杂志走的不是一条路,正因为如此,瘦马认为综合性男性杂志对专业性男性杂志没有影响。但同时他又提到,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广告主还是比较认综合性的杂志,这一点也很让他头疼,如何面对这一现实,教育、扭转广告主的观念,是包括《时尚健康》(男士)在内的专业性杂志的努力目标。
  国际化:想要的和不想要的
  业内人士容易简单地以为一本本地刊物若想走国际化之路,捷径是与国际版权合作。但是,此间的诸多问题却被回避了。瘦马指出,国际上的男性杂志进军内地,不可避免将遇到三大问题:第一、新闻出版规定。国际男性杂志的一些内容,在内地目前的新闻出版规定下是不被允许的,因此就要进行适合中国国情的修改;第二、媒体从业人员国际运作能力欠缺。中国目前的媒体从业人员和国际上存在一定差距,外语能力和对国际流行刊物的了解、实践不足,即使国际刊物进来也会遇到这些软件方面的问题;第三、国别差异带来的文化、心理、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但影响杂志内容的读者接受度,还将影响到合作双方的沟通、交流和意识的统一。
  以《东方视觉》、《青年视觉》等为代表的以彰显国际品位和地球文化的时尚类中性杂志并没有与国际版权进行合作,但也在市场上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它们是否在预示另一条适合中国的国际化之路呢?
  部分业内人士指出,鉴于国内目前版权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对使用国际纸质传媒的图片如何规范将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国内的制作成本,更关系到中国版权体系在西方话语中的位置。这显然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可以解释的。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希 发表于 2005-6-6 07: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时尚健康》不错~~不过偶看女性版的~~呵呵~~
记得去年男性版的一系列封面~~~都是帅哥级的写真~~身材好好~~呵呵~~~当时在国内也引起了轰动哦~~
不错偶还是喜欢看《瑞丽》和《ELLE》《时尚》总觉得太重了~~还好现在可以下电子杂志~~
恩啦~~还有本《健康之友》也不错~~~不贵~~才12~~里面的内容~~至少广告不会和瑞丽那么错~~
就酱紫~~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风乐 发表于 2005-6-6 07: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看那些杂志很多时候都在看广告,因为里面的平面广告感觉都很不错的说~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希 发表于 2005-6-6 07: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风乐[/I]在2005-6-5 23:45:54的发言:[/B][BR]其实我看那些杂志很多时候都在看广告,因为里面的平面广告感觉都很不错的说~

偶记得有次《ELLE》上面的~~好象是兰蔻的广告~~那个美女啊~~美得真不行了~~尤其是湛蓝色的眼睛~~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风乐 发表于 2005-6-6 07: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很多平面的感觉真的就是透出一种天然的气息。。让人难以忘怀的新奢靡主义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龙江曦月 ( 闽ICP备05009150号-1 )闽公安网备35060202000316

GMT+8, 2025-5-2 02:26 , Processed in 0.05150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