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闽南师范大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南平市区夜景

2005年6月19日,“全国网络媒体记者福建行”从福州出发前往闽北参观采访。
南平地处福建省北部,是福建的北大门,俗称“闽北”。南平是福建辖区面积最大的设区市。辖一区四市五县,即延平区、邵武市、建阳市、建瓯市、武夷山市、浦城县、顺昌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共121个乡镇、19个街道办事处,1601个村委会、69个居民委员会,136个社区居委会,辖区面积2.63万平方公里, 占福建省的五分之一,具有中国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征。2003年末户籍总人口304.5万人,常住人口286万人。
南平境内山峰耸峙,低山广布,河谷与山间小盆地错落其间,形成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貌特征。境内河流众多,雨量充沛,人均水资源9018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387万千瓦,居全省第一位。南平农业在福建颇具特色和优势,全市耕地面积318万亩,其中水田209万亩。有7个国家级、8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每年提供商品粮5亿公斤以上,粮食净调出量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二,被誉为“福建粮仓”;茶园面积稳定在40多万亩,为福建省第一大产茶区;畜牧业以乳牛为重点,存 栏乳牛3万多头,鲜奶产量占福建省的二分之一以上。全市工业基础雄厚,拥有造纸、森工、针纺、化工、机械、建材、电力等重点行业和PU革基布、南孚电池、太阳牌电缆等名牌产品,是福建省老工业基地。南平造纸厂是中国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
闽北是动植物资源的宝库,据初步考察,有动物兽类近百种,约占全国1/4;鸟类近400种,占全国1/3多;两栖类33种,鱼类60种,昆虫2000多种,植物1700多种。有79种野生动植物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17种。如有“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红豆杉、华南虎等。此外南平市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全市已发现的矿产有70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46种,大中型矿产产地38处,其中铌钽矿储量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石灰石、花岗岩、黄金、硫铁矿、萤石矿、蛇纹石矿、石墨矿等矿石储量居全省第一位。
闽北交通四通八达,鹰厦、外福、横南3条铁路贯穿境内,与全国各地沟通。316、205国道在南平交汇,直通全国各地。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0850公里,约占全省的20%;公路密度为0.41公里/平方公里,与全省平均水平(0.44公里/平方公里)基本接近;二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有861公里,比上年增加93公里。已开通京福高速公路贯穿境内。武夷山机场属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可供中型客机全载使用,已开通国内航线27条,国际航线2条。全市内河通航里程近600公里,500吨运输船可直达福州马尾港。基本形成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相配套的立体交通体系。
南平历史悠久,是福建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土著人在此繁衍生息。闽北文化积淀深厚,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闽越文化的摇篮,被誉为“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此外闽北的旅游资源还相当丰富,是华东地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密集区之一。雄伟秀丽的奇山异水、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乡土人情共同组成了独具闽北特色的旅游资源。目前,已有一至三级中高档旅游资源实体181处。武夷山是全国仅有的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之一,它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福建省旅游经济开发区于一身。
未来的南平将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绿、旅、新”产业,建设成为用高新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3 10:01:4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