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明代著名才女,秦淮八艳之首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名气很大。
柳是(一六一七至一六六四),字如是,原籍松江,以后流落吴江、嘉兴等地,最终归宿于常熟。名号之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她的命途多舛,曾姓杨名爱,又名朝,字影怜;复姓柳之后,还有雯、隐、因、隐雯、云、朝云、云娟、婵娟、蘼芜、我闻居士、河东君近三十个名号。
柳如是自幼聪慧绝伦,以后又虚心好学。尽管出身微贱,却是秉性倔强刚烈。她不甘心受命运摆布,敢于蔑视封建礼法拘束。在一贯以男性为中心的名士群中,她放言不羁,施展才华,力争自己的独立地位。在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上,为追求爱情生活、寻找终身伴侣,她始终坚持独立、平等、自主,反映出她决不苟且屈从妥协的强烈个性。
柳如是自幼即在盛泽徐佛家为婢,转入吴江故相周道登家中后为群妾所忌,几乎被杀,逃命后再到徐佛归家院中,不久又出走,盘桓松江,与「几社」少年诗歌酬唱。她跟长于自己十岁而才性相近的陈子龙短暂同居,是她生活中最为欢愉的一段经历。可惜陈子龙仅是一名穷孝廉,其妻张氏治家精明能干,柳如是不可能见容于张氏,又不甘心俯首作妾,明知不能与自己的平生第一知己白头偕老,只得忍痛仳离而去。
柳如是此后又经历了李待问、宋征舆等人的感情奔波,归宿难定,飘流于吴越之间,历尽了风尘憔悴,终于在崇祯十三年(一六四○)她二十三岁时,身穿男服,赶赴常熟,拜访了有当今李杜之称而年已五十九岁的钱谦益。次年,钱柳就结为夫妇。一直到康熙三年钱谦益死而家难作,柳如是遂以身殉。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武曌) (624-705)
中华帝国唯一的女皇帝。杰出的女人,有绝顶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心狠手辣。在她再位间任用酷吏以强硬的手段统治她的王朝。取李唐江山而代之,她的王朝号(周)。
武曌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妃傧的一种)。李世民死后,成为唐高宗-李治的昭仪(妃傧的一种),经过长期的苦心孤诣她当上了皇后。然后再排除李氏王朝当上皇帝。
虽然在武曌她再位间任用酷吏以强硬的手段统治她的王朝,但并没损害整个中华帝国的元气,并使中华帝国顺利地进入第二个黄金时代。
上官婉儿:上官仪孙女,号称巾帼首相第一人。
上官婉儿(664~710)
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孙女。麟德元年(664),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在掖廷为奴期间,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仪凤二年(677),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着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真好像是夙构而成。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面而已。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圣历元年(698)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神龙元年(705),唐中宗复位以后,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又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二年,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儿又与其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景龙元年(707)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诏发羽林军三百余人,杀武三思、武崇训于其府第,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击阁门而搜捕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弒皇后和陛下。」韦后和中宗一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太子兵败被杀。
此后,上官婉儿又经常劝说中宗,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作,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作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中宗派人又在上官婉儿居地穿池筑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当时,宫禁宽疏,允许宫内官员任意出入。上官婉儿遂与一些宫官在宫外购筑宅第,经常同一些不三不四的纨?子弟和巿井无赖鬼混其间,有的人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职。中书侍郎崔湜就是因为与上官婉儿在外宅私通,后被引以为相的。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外州司马;也因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为其申理,仍官复原职。
景龙四年(710),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阴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七月,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韦后及其党羽。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刘幽求拿着遗诏在李隆基处为其说项,但李隆基不许,杀上官婉儿于旗下。开元初年,唐玄宗派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作序。此集今佚,《全唐诗》仅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唐婉
陆游的母舅唐诚有一女儿,名唤唐婉,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青春年华的陆游与唐婉都擅长诗词,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二人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宛如一双翩跹于花丛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着幸福和谐。成年后,唐婉成了陆家的媳妇。从此,陆游、唐婉更是鱼水欢谐、情爱弥深,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不知今夕何夕,把什么科举课业、功名利碌、甚至家人至亲都暂时抛置于九霄云外。陆游的母亲唐氏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陆母因之对儿媳大起反感,认为唐婉实在是唐家的扫帚星,将把儿子的前程耽误贻尽。陆母强令陆游道:“速修一纸休书,将唐婉休弃,否则老身与之同尽。”这一句,无疑晴天忽起惊雷,震得陆游不知所以。待陆母将唐婉的种种不是历数一遍,陆游心中悲如刀绞,素来孝顺的他,迫于母命难违,只得答应把唐婉送归娘家。
在一个繁花竞妍的春日晌午,陆游随意漫步到禹迹寺的沈园,在园林深处的幽径上迎面款步走来一位绵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陆游猛一抬头,竟是阔别数年的前妻唐婉。此时的唐婉,已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使唐婉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在池塘边柳丛下,遥见唐婉与赵士程正在池中水榭上进食。隐隐看见唐婉低首蹙眉,有心无心地伸出玉手红袖,与赵士程浅斟慢饮。这一似曾相识的场景,看得陆游的心都碎了。昨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
感慨万端,于是提笔在粉壁上题了一阙“钗头凤”,
第二年春天,抱着一种莫名的憧憬,唐婉再一次来到沈园,徘徊在曲径回廊之间,忽然瞥见陆游的题词。反复吟诵,想起往日二人诗词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泪流满面,心潮起伏,
不知不觉中和了一阙词,题在陆游的词后。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晚风干,泪痕残,
欲传心事,独倚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 瞒、瞒。
唐婉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与陆游的爱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世俗的风雨中。赵士程虽然重新给了她感情的抚慰,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与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处。自从看到了陆游的题词,她的心就再难以平静。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惜无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着她,使她日臻憔悴,悒郁成疾,在秋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去。只留下一阙多情的《钗头凤》,令后人为之唏嘘叹息。
甄皇后:洛神
甄皇后,中山无极人,姿貌绝伦。曹操破袁绍,得之。曹植见之,欲求为妻,曹操不允,将甄氏赐与长子曹丕。植甚不平,十分怀念甄氏。曹丕称帝后,曹植奉旨入朝,时甄氏已被郭后谗害而亡。帝取甄后遗物玉镂金带枕给植看,植见枕,泪如泉涌。帝遂将枕赠植。植还封地,途经洛水之滨,夜宿驿馆,取枕而眠,忽梦甄女缓缓而来,对植道:“我本托心于君心,然不能如愿,此枕是我陪嫁之物,今在君王之手,愿荐枕席。”两人情意缠绵。甄后又告植曰: “为郭后以糠塞口而亡,今披头散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言罢不复见,植亦梦醒,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之,改称《洛神赋》全剧已佚,惟《南曲九宫正始》册三引录一支佚曲:“【仙吕过曲·三迭排歌】似奇花,肌体温,比玉还滋润。如月莹无尘,如柳更精神。据他国色,回头一笑,嫣然百媚生。天香岂可世间闻?假饶今世有昭君,怎比他髻绾巫山一段云?人初静,酒半醺,昭阳宫殿闭重门。流苏帐,鸳被温,今宵谁梦楚台云?”这支曲文是宫人所唱,赞颂甄后之美。
甄皇后诗
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赋。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
从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蒲生我池中。蒲生我池中。
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人仪。
莫能缕自知。众口铄黄金。
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今悉夜夜愁不寐。莫用豪贤故。
莫用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用鱼肉贵。弃捐葱与薤。
莫用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倍恩者苦枯。倍恩者苦枯。
蹶船常苦没。教君安息定。
慎莫致仓卒。念与君一共离别。
亦当何时共坐复相对。出亦复苦愁。
入亦复苦愁。边地多悲风。
树木何萧萧。今日乐相乐。
延年寿千秋。
道韫:谢安侄女,“咏絮才”典出于斯人。
谢道韫(约376年前后在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女诗人。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公元399年王凝之为孙恩起义军所杀,她一直寡居会稽。谢道韫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叔父谢安曾问她:“《毛诗》何句最佳?”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称赞她有“雅人深致”。一次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俄而大雪骤下,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今存散文《论语赞》一篇和《泰山吟》(一作《登山》、《拟嵇中散咏松诗》二首。《拟嵇中散咏松诗》借歌咏松树以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
传世名篇
登山
【题解】
《登山》,一作《泰山吟》。本诗借登山之所见闻,表达作者之归隐之意。
【原文】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成自然。
气象尔何然?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薛涛
薛涛一生在成都留下了大量的诗作,显示了她非凡的才华,她没有被人们充分的研究和供奉,不是因为她的才华有什么逊色之处,完全是因为她是一名女子,又是一名歌妓、诗妓,这在封建社会是大忌。但成都人却对女诗人薛涛顶礼膜拜,成都有杜工部的草堂,亦有薛涛的望江楼和薛涛井,这是两处同等重要的名胜。
薛涛也是移民,她是“安史之乱”后流亡蜀中的长安小史薛郧与妻子裴氏的女儿。她从小深得其父的悉心栽培,8岁能吟诗,14岁时父亡,她就担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担。在那种年代,一个弱女子要想糊口谋生除了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歌喉,凭借自己的才学之外别无所谋,年轻的薛涛成了歌妓,尽管她卖艺不卖身,但一个“三陪女”那怕到了今天在人们的眼目中也是没有地位的。
薛涛是凭借一首叫“谒巫山庙”的诗展示才华的,这首诗深得节度使韦皋的器重,一个风尘女子写的不是风花雪夜和清丽凄婉,且有怀古怅今的精深之思,使韦皋大为惊叹,以致于后来要推荐她担任校书郎的官职。薛涛虽然因为身份低贱没有真正成为校书郎,但“万里桥边女校书”的美名远播,连盆地之外的名人雅士也都争相与她唱合。
如今到成都来的外地人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来洗眼睛,看美女,薛涛那个年代的外埠客到成都来目的同今天到成都来的人居然一样,为的是来看一看这位蜀中美女诗人。如今的成都仍有一大批美女文人在川内外声名显赫,以至于许多人到成都来就是为了一睹风采。成都自古出诗人,特别出女诗人,恐怕是因为成都这种地方风水好,有诗歌创作的磁场,女文人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容易发挥自己的才华。成都不缺少美酒香茶,这两种液体在人的血液中流动都有助于诗文的创作。
薛涛是当时的大交际花,与她交流过的风流才子举不胜举,有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等。她亲自制作一种粉红色的小彩笺,这种笺纸做工特殊,清雅别致,她用这种笺写上自己的诗作,一时成为人们的收藏珍品。唐朝风行的彩笺题诗都学的是薛涛的作法,以至于这种风气流传至今。成都的文人爱把诗写在明信片上,写在书笺上与文友诗友互赠,这是唐朝就流传下来的遗风。薛涛的许多行为千百年来为成都人效仿,她的“十离诗”、“登筹边楼诗”、“赠远”和“锦江春望词”等诗词一直为人们传唱,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薛涛的远大抱负,她不只是一位会写儿女情仇的女诗人,她的呤唱豪情满怀,掷地有声,气势浩大,从她的诗作中你看不出她是一个风尘女子,她的气度可与沙场大将匹美。
一到节假日,有许多成都的大、中学生就汇聚到薛涛的纪念公园——望江公园去,她们的目的就是瞻仰这位女诗人。许多人在抄录她的诗作,在成都薛涛的名气一点不比杜甫小,她不是一位地域性的女诗人,而应该是一位历史上伟大的诗人。
薛涛是一个悲剧人物,她的才情美貌为人倾倒,但在那种时代这种才情和美貌给她带来的只能是悲苦。悲剧中的薛涛把人生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了那段历史,蜀中的这些美女们印证着这条千古不变的道理:美的东西终将成为残片,如花瓶、瓷器被深埋在泥土中,但有一天被挖出,将这些残片拼接起来,你将为它的美所折服。因为它存在于非常久远的年代,那是一个动乱的时期,是一些人们早已失去记忆的岁月,通过这些残片人们突然发现美正是在那时建立的,这么美的思想是从一个叫薛涛的柔弱女子的口中传出的,这美就使人怆然涕下。
薛涛在她的“登筹边楼诗”中的头两句写道:
平论重写八窗秋,
壮压西川四十州。
这是何等的豪情壮志,令人叫绝。另一首叫“雨后玩竹”,表达的是不愿同流合污的孤高气节。
南天春雨时,
那堪霜雪枝;
众类亦云茂,
虚心能自持。
夕留晋贤醉,
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
苍苍劲节奇。
鱼玄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鱼玄机,字幼微,一字蕙兰,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市民家女,姿色倾国,天性聪慧,才思敏捷,好读书,喜属文。十五岁被李亿补阙(掌讽谏之官)纳为妾,与李情意甚笃、但夫人妒不能容。唐懿宗咸通时,李亿遣其出家,在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但她对李却一往情深,写下许多怀念他的诗。她曾漫游江陵、汉阳、武昌、鄂川、九江等地以遣怀;亦曾放纵情怀以求知己。《北梦琐言》说她“自是纵怀,乃娼妇也。”她曾与许多文士,如温飞卿等交往甚密,以诗相寄赠,但终是孤零一身,她无可奈何地发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痛苦而又绝望的心声。后因妒杀侍婢绿翘,被京兆尹温璋处死。
所著有《鱼玄机诗》,目前传世共50首,其诗多清词丽句,又对仗工稳。多与温庭筠等以诗篇相赠答。《全唐诗》卷804存其诗1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8 17:59:1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