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3 I' ?8 b; [目录
( d8 y6 o a5 H' }- P·外形
3 T# M3 e% h* g/ d" E% T$ B·作用
: B/ ?; L1 E0 C! W6 ]·布局 2 S8 {' i4 `9 W- s8 [% H
·代表
% ]+ K5 p1 F" F \
6 g3 g7 R; m) ^. p' n0 f. v7 r+ `3 U' V& e4 |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9 a6 y6 s: E8 G9 ] B6 C# U; F
" d5 ?/ b' m' t& A4 @5 z
( O$ t2 m$ i9 f% B. R. I5 X. G$ X- k9 S7 N; ?$ g$ D
外形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若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土楼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既无开头又无结尾的圆楼土楼。在现存的土楼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 g: m& s6 ~! z( V1 l7 B3 X% e
1 z- y' S. T7 f$ Y) Z
$ o6 a* W) c8 }& e' K7 e g* [, i% G ]0 G# T4 I$ N( ` `
; ^: w: r/ a( o5 Y
J& b6 S+ @" |# G作用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在我们参观的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从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0 q4 f: m5 g" d; L8 }5 i
2 }! n# e$ a( S/ [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便被采纳下来。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共亡共辱。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 9 v" G/ d, |( ~) s& J) y
7 t; ^5 z! ~6 L2 ~
7 o; A! |6 `" U1 i( [, t
' ]2 x4 }# E, J
. c; F! Y* } G2 ~! ?& m/ _1 R; ^+ ?
2 |0 H: Y5 @+ l2 j布局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风乎无秘密可言。
1 U& k7 C \! j: Y1 S, z7 E / v6 C4 i8 E+ e7 \/ o0 V& \
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 I3 ~0 k8 c5 x6 v' i
8 V b% J. A1 I1 q- L
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3 H3 I' g9 i" ]( S0 H3 |( r
! L' c% g4 y8 ~. }2 ?% k: O
% h( N2 n7 F) j) q" e7 k% u 3 x' H4 L( i' \
( }/ K* C' h7 q6 u1 a4 V
& I' C% Z9 A' Q p7 E
6 i- |# S7 r- p" S% W$ {代表1.龙岩永定:
, d6 w8 P* f- a* t. r8 A) `
; F4 y# t, r% l! }+ Q2 b' {永定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尤以奇特的圆形土楼最富于客家传统色彩,最为震撼人心。
, t3 A/ _" V1 A$ h* h8 v
2 `& M, H/ D( w z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堪称天下第一楼。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 . l& ?+ O: H/ y$ z- ?
+ M j; \& F5 {6 y/ E这种圆楼都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一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三米,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0.9米。然后沿圆形外墙用木板分隔成众多的房间,其内侧为走廊。 * M& K! N* _2 t4 I7 Z9 Q
6 I$ Z/ Z$ Y a; V! d" T
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由于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 }1 b% c2 `1 p2 k( _8 v7 ? Y9 `2 e/ |3 f% `# \" `
客家土楼闪烁客家人的智慧,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的民俗更令人陶醉,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传统文化的可见、可触、可感更吸引众多的游客的莫大兴趣。
2 g0 L9 |7 I$ O( r; y% }! N q4 s
, w- Q! t- B7 q) ]2.漳州土楼: ! X1 |* {! t$ x( Q6 D$ Z
$ @3 ~, y# a/ t
漳州土楼遍布于漳州市的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山区。它以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0 m3 Z W2 T v" A2 q1 d1 b3 ]4 D
) v' {' |( `) l
土楼的前身是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建筑,它是闽南地区在“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下的产物。漳州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舂压、夯筑而成,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 8 t+ ~4 x/ _$ { H k5 Z0 w2 j
& Z' Y! D& z0 T0 g$ D9 g" ^) \漳州土楼数量很多,共有800多座。历史最悠久的是华安县沙建镇的“齐云楼”,它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有确切纪年的土楼,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规模最大的土楼是直径达94.5米的诏安县宫陂乡“在田楼”,它有“超级土楼”之称;土楼造型多样,有圆方、椭圆、半月、交椅、雨伞、风车、八卦等形状,最为奇特的是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它是由一方一椭三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 Z) {; d* f# }( i' k3 C
& z' R8 s Y; F. Y7 l% ?$ z$ k!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