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闽南师范大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新年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然后发大财!噢耶!阿弥陀佛!
( s; f7 | a7 f给大家介绍下观音!
4 B b. d8 y; T9 e4 D三十三观音并非化现各种形象,而是观音菩萨本身不同形貎,而且不是密宗式变化形相,只是以姿态、场景与所持法器区别。何以又成三十三身之数,则仍应与《普门品》、《楞严经》所述观音应化数有关。此类观音各相之间也不是严格区别,很多特征并不是唯一的,有些观音像图既可作此解,亦可为彼说。5 |% {! h0 ~5 Q3 V4 f R
杨柳观音:右手持杨柳,踞坐岩上,手持净瓶。
0 C3 P1 U) k/ V! q
h: [% G+ M& h2 J9 I 龙头观音:以不同姿态乘龙显圣于祥云中,是化身天龙之身。% z( A$ [% e# c3 s1 w( D' J/ @
, {# f) e/ k! o! ^ 持经观音:箕坐岩上,右手持经卷若读书,也有一说释持经为声闻身。
7 A' Z2 E! j+ n; J- U
# _; P9 n1 k r+ q3 r
圆光观音:身后有火焰圆光,大放光明。或释圆光为《普门品》中“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相应。
- [4 c4 K+ H' a0 K
, v, e0 i# e1 E9 R; f- K
游戏观音:五色祥云上箕坐或漫步自在形。与《普门品》中“或被恶人受,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相应。 1 L: S) L3 w& K- v0 q
2 L5 ~" U* v1 @% ?# A- z8 Z 白衣观音:敷草坐岩上,左手持莲花,右手结与愿印,身着白衣,处白莲花之中,或结定印以为是比丘与比丘尼的化身。
/ s R/ F: p# H- i4 j
: v! `, o: L5 F& b& \+ S b
莲卧观音:双手合掌,在莲叶上作半卧姿,表三十三观音之小王身。 9 x, h- V: Z K# W; u
5 a9 M L' y I/ o7 |1 A K$ p( o
泷见观音:在高山倚岩而坐,眺望流泉飞瀑,表《普门品》中“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之意。
# I9 E- J2 ^, n2 U6 H" q9 b
0 c9 s" {$ Z3 _2 z5 y
施药观音:常为右手拄颊深思,左手放在膝上捻莲花,表示观音无时不在惦念世间疾苦,考虑拯救众生。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3 c8 n3 X! h @; Z; v$ C
: b8 {# p# P; x7 ~8 O3 M J 鱼篮观音:脚踏鳌鱼背上,手提盛鱼的竹篮,或为手提鱼篮的民间少妇形象。《西游记》中对此形象有发挥,因而在民间影响很大。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遇罗刹鬼,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5 j( B# G& z$ M4 W
% W, ^" k4 j) `+ F' D 德王观音:趺坐岩畔,右手持杨枝,左手置手脐前,表三十三身之梵王。梵王乃色界之主,其德殊胜,故称德王。
6 X+ t/ I0 }; {$ j8 i: T( i6 I
2 f4 F% I# M. D
水月观音:作观水中月形状,以喻诸法如水中月而无实体,或释为表三十三身炎辟支佛。
: Z$ ?4 Y) c7 m% d8 Z8 N0 B
# t2 @8 a- p% l$ H! M3 q 一叶观音:又作莲叶观音、南溟观音。乘一片莲叶漂浮水上,故有此名。相传日僧道元自中国返日时,遇暴风于南溟时即默祷观音,忽见大悲尊乘一莲叶浮于海上,风浪遂止。及登岸,刻造所睹观音像奉于南溟观音寺,故有此称。或释为表三十三身中宰官。
! {# }9 j1 r: g m; D5 I6 y3 I
( K0 {/ i' L8 L% E" _- t9 V' z% t 青颈观音:其像为三面四臂,所持之物为杖、莲花、轮、螺四种,身色为红白,颈为青色。传为观音降魔解救众生,为不使毒药传世害人而呑食,致使颈呈现青色。或释为表三十三身中佛身。
! d: m" I- q! m
. W' k6 n o% B 威德观音:箕坐岩畔,左手持莲花,或释为表三十三身中天大将军身。 ( H9 @' y8 I1 J: h7 I
' ^2 \; X6 j; l4 D0 ?
延命观音:倚水上之岩,右手支颐,头戴宝冠设阿弥陀佛之圣像。或释为表《普门品》中“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 P& `+ z0 y* G8 ]! [# [
k! v; Y6 S4 `! h( {9 C+ F) ^3 i1 j
众宝观音:趺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于弯膝上。或释为表三十三身中之长者。 9 u2 T z5 T0 H) \0 L% ]4 W- ], b
3 \0 E4 u1 U' r% E3 G 岩户观音:端坐于岩洞中,静思入定。或释为表《普门品》中“元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5 S& F3 A9 m* g, @
/ r- b' `& s; V1 z! E; @6 U
能静观音:伫立岩畔,两手按一岩上,望海沉思。或释为表《普门品》中“为求金银琉璃……等宝物,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称观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
0 C5 K' h, L% {8 p" U9 T
7 G5 s1 @. z+ u; n2 P! E
阿耨观音:佛教传说阿耨达池位于瞻部洲香山以南、大雪山以北,《大唐西域记》亦有提及。阿耨观音名即由此而来。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D3 u/ l' h% y2 l" Z! K
' b7 ?; v C6 K7 H. u# T 阿麽提观音:常乘白狮而身放火光之像,四臂分持摩竭鱼、白吉祥鸟、凤头、箜篌。为密宗所奉,表无畏之义。或释为表三十三身中之毗沙门身。 - N' }0 Y5 ^( g+ Y
: X8 w% t" y' j( M4 V/ N
叶衣观音:敷草坐岩上,身穿千叶衣。或释为表三十三身之帝释。古印度东南部就有一个夏帕拉族,以树叶为衣。婆罗门教女神亦有此形象。
) E% ?5 @/ N/ B. q
3 s- F% m; |) O1 Z% Y; m 琉璃观音:又称香王观音、高王观音。形象为两手捧一琉璃壶,乘一莲瓣浮于水上。或释为表三十三身中自在天身。
! }/ o6 A" x$ p' t& ~% l9 r
, J# k* o$ ^* X# n) m' ~ 多罗尊观音:多罗意为“眼”、“瞳子”,作中年女像,合掌持青莲花,为密宗所奉。或释为《普门品》中“或值怨贼绕,各值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3 }) C( \$ Q7 W6 b$ S
8 S9 w9 M c+ J3 \# V4 j
蛤蜊观音:居于两扇蛤蜊壳中,或乘于蛤蜊之上渡海。此像缘出唐文宗食蛤,遇观音现于其中的故事,也释为表三十三身中菩萨身。 4 Q, k5 W9 @+ V! w) V
4 Q; B2 w) Y5 `2 W5 k
六时观音:作居士装束。表三十三身之居士,以佛教徒每日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奉供不断,故名。法隆寺中似有六时观音。
5 N \4 Z2 n! L- a
. l( Z. G5 C" @* I! V& N
普济观音:衣端受风立像。表三十三身之大自在天身。 # E- c6 W" j0 _& Y; g- c1 E T
/ Q0 X: ?5 b6 v* }4 ^" c( b 马郞妇观音:妇女立像。表三十三身中的妇女身。* j. F4 }# L, {* q& A5 Q
' u, p6 |4 H; G% B8 ?% V 合掌观音:合掌立像。表三十三身中婆罗门身。 ' Z/ S5 d, D7 @+ I; e- T
" q: c5 ]3 ?( z/ ^* Q6 y7 X" p 一如观音:形象为乘云飞行空中,右手持说法印,能制伏雷电等魔扰。《普门品》中有:“云雷鼓掣电,降雹澎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配图的经本多画有雷电降电与观音场面。
) T! G3 u `& j2 }- A' z
不二观音:双手相叉或低垂,在水中立或坐于莲叶之上,身着天衣,飘然自得地浮于水面。表三十三身之执金刚身。
& V; i- Z F1 z# ?5 i' Z- \
7 V' c8 K. I: A4 w/ E7 U
持莲观音:手持一莲花,站或坐在莲叶上,多为容貌姣好的少女形象。表三十三身之童男童女身。
5 C2 j# D: O7 R, l3 D* w3 m
1 [6 H" D2 B$ Y3 S
洒水观音:又称滴水观音。一手持瓶作泻水状,一手作法印,或持杨枝。表《普门品》中“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t# [/ Y% t: p, K,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