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搜索

楼主: 自游自在

:::厦门漳州将合并为厦门湾经济特区:::

[复制链接]
 楼主| 自游自在 发表于 2005-4-5 05: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峡卫视</P><>闽南之声</P>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isS 发表于 2005-4-5 17: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   路过的..</P>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k2002 发表于 2005-4-9 1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闽南的城市资源是应该整合!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自游自在 发表于 2005-4-9 18: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一直争风吃醋!特别是泉州厦门……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自游自在 发表于 2005-5-4 22: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合并才有出路!!!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k2002 发表于 2005-5-9 01: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的前途好光明啊!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报效家乡!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upra 发表于 2005-5-9 06: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合并对于整个福建是有好处的,但是在短期内可能会拖累厦门。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自游自在 发表于 2005-5-9 06: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厦漳合并——优势互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自游自在 发表于 2005-5-4 00: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孙西常委:建设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带  拓展大华南经济圈



    未来二十年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关键的时期,加强区域间协调以达到较平衡发展应是当前中国内地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早在几年前中央政府就推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去年又提出振兴东北计划,并已陆续出台了一些具体政策和措施。这对中国内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性意义。借此,本人谨以“建设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带,拓展大华南经济圈”  为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第一,以设立“厦门湾经济特区”为契机,建设台湾海峡西海岸经济带。
    去年政协大会期间,本人曾提交一份提案,提出建议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展至漳州市,  即两市合并,设立“厦门湾经济特区”。此提案主要是围绕国家批复的将厦门建成“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建设为“科技之城、教育之城、艺术之城”  的主导精神,结合厦门与漳州两市计委联合提出的《厦门湾生产力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规划》构想,进一步提出了连接省会福州市与著名侨乡泉州地区的建议。同时,还提出汇集闽东南和闽西北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资讯流,从而形成以厦门湾经济特区为核心的现代化大工业和大农业的生产链,以吸引港澳台产业,促进海峡两岸工农商贸的合作与流通,共同建设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带等建议。诚然,一年多来中国的经济形势和港澳台的局势都起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我们的视野可以更加开阔,步子应迈得更大一些。
    应该看到,福建省是我国改革开放中最早享有“特殊”政策的省份之一,而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厦门经济特区在历史上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福建省又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达800多万,旅居香港的闽籍乡亲有100多万,大多数为闽南人。另据有关资料统计,台湾同胞中 80%祖籍为福建。特别是,近年来台商投资福建呈现新的趋势,产业结构趋向合理;高新技术专项投资呈强劲增长;在省会福州市和厦门特区两地呈现城市工业和房地产开发协调并进的产业特征,尤其是毗邻厦门特区的漳州市呈现台商投资在林业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专项上。业界人士认为,以台湾目前是大陆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和第三大投资来源,以及语言、文化和风俗相近的优势,台商的市场占领型投资将迅速扩展,两岸经贸合作正在形成一种“技术上仍然依赖美、  日等发达国家,在台湾设计、接单,最后在大陆加工销售”的新三角贸易模式。这些都为建设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带奠定了基础。
    第二,与大珠江三角、大长江三角联合形成大华南经济圈。
    目前,在各项政策推动下,中国内地的区域发展已初步形成一个多头并进的格局。大珠江三角及大长江三角已成为活力旺盛的增长地区,京津地区亦初具自身增长能力;西部地域辽阔,要全面发展尚需时日,但一批重点地区已渐具雏形。另外,中央振兴东北的部署亦将带动全国尤其是两大三角积极参与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久前,包括福建省在内的“9+2”的最高行政首脑在“泛珠三角”政府合作框架协议上签字,宣告了“泛珠三角”政府间的区域合作正式形成,也为“泛珠三角”的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随着CEPA在港澳的实施,内地各区域均加大了推动与港澳合作的力度,新一轮的投资热潮正在形成。
    从地缘优势上来看:福建省上连大长江三角,下接大珠江三角,又与台湾“一衣带水”相隔,历史渊源深厚。因此,在建设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带时,非常需要与这两大经济带对接,形成互动发展,这也有利于拓展大华南经济圈。笔者认为,应尽快兴建温州一福州一厦门一泉州一漳州一潮汕的高速铁路,率先从战略上将三个经济带连接起来,使对接合作变得更加直接和方便,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大华南经济圈。这不仅会使包括港澳台在内的海内外投资者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市场,又将促进和提高两岸三地的经贸合作。
    第三,充分利用香港的条件和优势,将大华南经济圈推向世界。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4年4月24日的海南博鳌论坛上发表了讲话,再次提出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希望同亚洲国家探讨建立不同形式的自由贸易安排,最终形成亚洲自由贸易合作网络。据报道,目前不少跨国公司拟继续扩大在中国内地的发展,而且有较长远规划,并力求建立起本地供应商和经销商网络。他们都是看准了中国内地区域协调发展将带来的巨大市场和发展空间。应该看到,  区域协调发展主要以市场推动为主,政府则提供适当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并着力理顺市场机制。事实上,各区之间独具优势,绝非是此消彼长的。因此,对于包括港澳台在内的投资者来说,可在区域协调合作中,达致互动发展。当然,这需要中央作出战略部署,统筹协调各省区,在具体政策方面作出相应的配合。
    值得关注的是,现今香港的工业和经济发展,已不再局限于香港本身600万人口的经济体,特别是CEPA规定港商可享国民待遇,使做生意的空间扩大了。而且,港商投资内地的方式也悄然起变化,现在将总部设在香港,生产基地设在内地,产品既内销又外销,已成为时尚的投资模式。据最新数字,港资工厂若在珠三角雇用1100万工人,就需要香港总部几十万员工与之相配套。随着业务的发展,这种工贸结合的模式,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亦可带动香港的出口、转口贸易持续增长。因此,建设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带,拓展大华南经济圈,无疑大大扩展了香港的经济腹地,为香港的工业、物流业和金融服务业提供增长的动力。香港虽然缺乏矿产、土地等天然资源,没有足够多元的科技人才,但有成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和法治,有世界上重要的国际金融市场,有高效的商务服务枢纽等。显而易见,以香港为对接合作平台,充分利用香港的条件和优势,将促进中国与亚洲和世界各国的务实合作,及早形成自由贸易合作网络,并迅速将大华南经济圈推向世界。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落雨飘花 发表于 2005-5-4 04: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hoho .自在又有好消息了啊~~!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龙江曦月 ( 闽ICP备05009150号-1 )闽公安网备35060202000316

GMT+8, 2025-5-7 21:38 , Processed in 0.03505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