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搜索

查看: 506|回复: 0

“先就业,后择业”好吗?――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复制链接]
Mr.Vincent 发表于 2006-3-21 17: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闽南师范大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p>文章来源:闽南日报 </p><p>编者按: </p><p>  11月20日,是国家对高校大规模招聘会“开禁”的最后限期。随着这个日期的到来,近段时间不断有一些用人单位深入高校开展招聘活动,不过这些单位都会开出苛刻的条件,主要还不都是工资和待遇方面,而是针对“跳槽”的应对措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一方面大张旗鼓招揽人才,另一方面却又限制人才流动”现象。原因在哪里呢?请看本期的专题报道。 </p><p>      </p><p>  11月20日,是国家对高校大规模招聘会“开禁”的最后限期。一些用人单位求才心切,已提前进入高校开展招聘活动。不过,有信息表明招聘结果不容乐观。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理想的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却又一职难求,原因就在于很多毕业生持“先就业,后择业”想法,并不为用人单位认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此,记者近日采访部分即将于2006毕业的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等。 </p><p>  学生: </p><p>  不求好待遇,但求好发展前景 </p><p>  在被采访的学生中,大多数都赞成“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这一点对经济困难的学生表现尤其明显,他们的说法是:“即先生存,后发展。”对毕业生而言,缺乏对岗位的必要了解,一次找到理想的岗位并不容易。面对严峻的现实,虽然有“一步到位”的想法,但不能死守。 </p><p>  那么,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是什么呢?在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是“发展前景”。他们关心的问题很多,其中有单位发展前景、单位文化、单位性质、工作地点、个人收入及培训机制等,不过最受关心的是“发展前景”。许多学生都认识到:“到一个前景不妙的单位工作,意味着今天就业明天便失业”。一位女生认为,有发展前景的单位能给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动力。如果一个单位的前景不佳,大家干活就提不起精神,唯一的想法就剩“跳槽”。 </p><p>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并不都想着成为公务员,或者成国有单位的职员,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也是他们追寻的目标。一位姓周的男生说:“工作单位的发展前景与个人前途密切相关,并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公务员。我非常希望自己找到的单位是个有活力、有竞争力,能在市场上打拼的企业。” </p><p>  那么是不是毕业生都想到大企业工作呢?答案是否定的,一名邹姓男生说:“其实企业大不大并不重要,只要这个企业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在待遇合理的情况下,即使现在规模小一些,实力弱一些,还是愿意长久工作下去,因为终有出头的一天。” </p><p>  用人单位: </p><p>  只求稳定,不求优秀 </p><p>  在采访中,很多用人单位都表示对学生“先就业,后择业”观点的理解,因为现在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很多大学毕业生都会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这种最有利的求职方式。不过,用人单位普遍反对这种做法。 </p><p>  在采访中,一位蔡姓女同学坦言:“找个理想的单位很一蹴而就,不过可以先找一些中小企业‘委屈’一年半载,等到时机成熟,再觅跳槽良机。” </p><p>  对于大学生如此求职策略,不少企业颇感头疼,不得不下了“猛药”———拒绝应届毕业生。就如我市一知名企业,他们要求应聘的人员必须是年龄在30岁以上,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一律婉拒。甚至有一汽车公司对应聘者开出的条件是“已婚已育”。该公司人事负责人说:“刚毕业的大学生频频跳槽,不仅使公司加重了成本支出,而且还牵扯了公司的商业秘密。”该负责人解释说,一方面公司对每一位新来大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和费用进行培训,可是有些大学生一旦学得本领就会跳槽走人,公司的利益自然受损,还有一些商业秘密也会因此泄密。另一方面未婚的职员,在敬业精神方面还远远差于已婚的职员,因为这些职员要养家糊口,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会比未婚者更深一些。 </p><p>  一位企业的负责人说得更明白。他说,如今企业求才更多考虑的是员工是否稳定。不求最优秀,但求最合适。他还解释说:“这已成了不少企业求才的定律。”为此,他还举例说,世界500强的企业倾向于招一流大学的二流人才,独资外资企业青睐二流大学的尖子生,中小企业则更喜欢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人。 </p><p>  专家: </p><p>  各说各理,观点不一 </p><p>  对于“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专家的意见不太一致。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有位支持者,他是我市某高校人事方面的负责人。他说,在目前整体就业形势趋紧的情况下,人往高处走很正常,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一定高度,如果达不到就必须及时调整。通过在相关或相近专业的锻炼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和适应能力,也是一条值得提倡的成长之道。他还举例说,我国大学的专业已经从过去的1000多个,逐步减少到今天的250多个。尽管专业种类减少,可专业面却随之拓宽。一个专业面的知识结构可以适应多个岗位。“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判断这个岗位是否适合自己。一岗定终身早已成为历史。” </p><p>  当然,也有一些反对者。我市一家知名企业的资深职员说,大学生就业时不能一味想着“先就业,后择业”。他认为,毕业生初入社会的前两三年对于积累经验、了解行业等很重要。因为隔行如隔山,就是同行业的企业,由于管理的方式、方法,客户群对象的定位不一致,在这个企业积累的经验,不一定就适合下一个企业的工作。所以他奉劝毕业生,择业时一定要冷静、理智,不要乱投个人资料,更不要入错了行。 </p>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龙江曦月 ( 闽ICP备05009150号-1 )闽公安网备35060202000316

GMT+8, 2025-11-22 10:30 , Processed in 0.04784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