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NT color=#0909f7>这是一段网上找到的文章~~~</FONT></P>' z$ w) r- R- |
< >(是描写法兰西诗人魏儿伦和兰波的一段惊世骇俗的恋情。对于魏儿伦的诗,很小的时候有过印象,那句“对他的记忆犹如太阳照耀着我,永不熄灭”印象特别深。因为我知道诗人是个男的,也知道他是法兰西非常著名的诗人,也知道在法语中“他”和“她”的区别,相信翻译者不会犯那么原始的错误的。将一个女她翻译成为男他。但,当时确实不知道魏儿伦在诗中所描写的“他”是谁!但留下的印象确实很深的,且,充满了好奇!</P>8 d. A. L6 T% L p5 [3 k( W
< >当自己在无病呻吟的年代,再次读到魏儿伦的“当钟声鸣响,一切苍白窒息,追忆那幽怨的岁月,我哭泣”时,再次为诗人笔下的那个他而震撼!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让诗人从此痛苦萎靡,是一段什么样的孽缘让诗人觉得生活即使在鸣钟敲响时,也会觉得一切苍白,而且窒息,在追忆那幽远的岁月,还独自哭泣?)</P>) k8 q% T& Z2 z2 _ U" _
< ><FONT color=#0909f7>当你看完了影片一切答案也就明了了~~~~~~那应该是莱昂那多饰演的最成功的一个角色咯~~至少是我看的最好的~~~~~与泰坦尼克中的杰克有着天壤之别~~就是这样一个他让魏儿伦迷恋着~~~~~因为我早就对影片的内容有所了解~~所以并不对内容吃惊~~不了解的一定会大吃一惊的~~让我吃惊的是莱昂那多所演的兰波~~一个16岁的少年~~他野性十足~~~他充满幻想~~~他有惊人的天赋~~~他是那么真实~~~仿佛就在眼前~~~</FONT></P>
* v9 W% M8 A- L. F( n/ Q< ><FONT color=#0000ff>继续那段网上的文章~~~~~~~</FONT></P>
. S, l: i; W i( Q8 `5 F< >(我在以往的写作中,经常会觉得文字的苍白无力,有时候也会觉得语言的多余。但读了兰波的诗之后,确实觉得文字不仅可以叙述,而且可以呐喊,可以宣泄,可以鞭苔,而且他赋予了文字颜色。是一个诗歌的通灵者。 </P>0 r8 z8 j5 h5 P2 y+ q1 x! [) U- A
< >我无法将兰波的代表诗句有选择的提炼出来,因为每一句在你的细细咀嚼之后你都无法选出精华,但那句“幸福,它的牙齿对于死亡是很柔软的”确实值得一提! ( f2 a1 S1 W1 x) T% E
< >生活中的兰波是一个非常漂亮冷艳的孩子,诗集的封面有他的照片,年轻完美的脸蛋一双冷俊的眼目,透露着桀骜不驯,蔑视一切的神情。凭心而论,比现代的那些网络男孩或影视明星要美艳不知多少倍,而且他是有思想的,可以征服世界。即使你还没有得到他的思想的时候,他的美艳也可以震撼你。生活中的兰波,脸蛋是要好于莱昂那多的。 % e' k8 Y9 ^8 Y% R0 a0 P. B
< >就是一个这样的孩子,16岁带着丰富的思想,风尘仆仆只身来到巴黎,身上野性十足。与到火车站接他的魏儿伦擦身而过,只是魏儿伦体内的同志情节被兰波身上的超凡脱俗撩拨了出来。电影中的初次见面的镜头异常迷人,兰波一个人下了火车在车站外等在信中约好了来接他的魏儿伦,而魏儿伦却因为错过了时间急匆匆往车站内赶,一个巴黎小有名气的年轻诗人(那一年魏儿伦26岁)身穿只有巴黎上流社会才配穿的燕尾服撞在了乡下男孩兰波的身上,兰波蔑视眼前的这个年轻绅士,而魏儿伦却被兰波那双狂野顽皮的眼神吸引住了,他没有想到眼下的这个孩子会是兰波,因为兰波在给他的信中说他已经21岁了!)</P>
' _( P7 R5 r* N; n0 u< ><FONT color=#0033ff>莱昂那多诠释的兰波犹如火山爆发~~~~景观不仅可以灼伤你~~~~而且还能够刺疼你~~撞击你~~~震撼你~~~最终还要吞没你~~~~他将一个16岁的男孩对于诗歌的灵性演绎的惟妙惟肖~~~一览无遗~~~~</FONT></P>
5 r# U, Y9 i; q, Y% {: A1 e: a8 z<P><FONT color=#0033ff>再继续文章~~~~~~</FONT></P>
3 t- v" X1 F1 P7 @8 J<P>(如果认为兰波21岁,那么他的诗已经足可以使巴黎充满了缤纷的幻影,摇曳生姿,迷离斑斓。况且当时的兰波还不足17岁。 </P>
1 S9 O% b, ^% s+ Z8 @<P>魏儿伦当时刚刚放弃了放荡酗酒的生活,结了婚,且,太太正准备生产。遇见了兰波,他的野性又被激发了出来,一切发生了变化。 3 n+ @4 G- ^' f; }
<P>细节毋庸烦琐的叙述,只是在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雨夜,已经明了魏儿伦心思的兰波对他说;我们来做个交易,你帮助我在诗歌方面取得成功,我给予你所想要的!魏儿伦反问他说;我想要什么?兰波极具诱惑地看着他说;想要我能给你的! 7 X( [" U" d& \( O$ L7 B* Q% U; A/ Y) O
<P>镜头出现了兰波狂吻魏儿伦的画面! ; ~* c q# p4 P8 w6 V
<P>坦诚而言,兰波比现代人那种虚套和借口要好的多,他知道魏儿伦喜欢什么,并且自己能给予他什么,而当时的魏儿伦确实丑陋难看,秃顶,干枯,双眼因为酗酒过度而显极其迷茫。画面中两个人相吻的画面极不协调。 + b- c7 O2 Z. W5 r. i
<P>兰波不爱魏儿伦,只是喜欢他而已,而魏儿伦却因为兰波抛弃了一切,瞥下待产的太太,为了他们的创作灵感随同兰波浪迹天涯。他是爱兰波的,爱他的容貌,爱他年轻稚嫩的肉体,并且为了这份爱是不顾一切的。任凭兰波嘲弄他,捉弄他,他都无法离开年轻貌美的兰波。当时巴黎的咖啡馆都知道兰波和魏儿伦的暖味关系,也知道标志着两人畸恋的苦艾酒。我喝过那种酒,酒的本身浓度很大,苦,涩,有些辛辣,回味有点酸,喝的时候必须要放一块方糖。调酒师在调制的时候,将一块方糖放置于平勺上,再将平勺架于酒杯口上,将苦艾酒倒在方糖上,融化的方糖随酒流入杯中,喝的时候将没有融化的方糖仍掉。这个时候的苦艾酒略显蛇胆色,因为方糖的缘故,还有些甜。真的应验了中国形容生活的那句话;甜酸苦辣。 # f) Q& ^& J! F# b6 t$ [
<P>魏儿伦的性欲是极强的,他也极其迷恋他年轻美貌的太太的肉体。有一次兰波问他;你爱我吗?他说;爱!兰波又问;你爱我的思想还是肉体?!魏儿伦非常坦诚地说;爱肉体胜于思想! c* c) H& N. @+ R" D8 k
<P>其实兰波也知道魏儿伦的所爱,只是通过他赤裸裸地表露出来兰波有些不情愿。兰波让他将手心向上放在桌子上,用刀在他的手掌中划了一个十字,然后举刀狠狠地剁向十字中央。鲜血缓缓流出,与苦艾酒的青色摇曳生辉。然后再一起疯狂做爱! * l* T) O. [% h% M( u
<P>就是这样的爱,疯狂不能自己,陪伴了两人两年。
1 ]- B9 N+ Y# p' `% E8 P<P>没有谁背叛谁的原因,或许同志之爱就是不会长久,也或许兰波的太年轻,分手的那年他还不足19岁,因为兰波的疯狂的挖苦嘲弄,魏儿伦在酒后开枪刺穿了兰波的掌心(也就是兰波用刀刺伤魏儿伦的那个位置)被判两年监禁。兰波离开了魏儿伦,离开了巴黎,重新回到乡下,忏悔性地写下了著名诗篇;地狱中的一季。以此纪念对魏儿伦的歉疚。那时兰波还不足19岁! ! A/ Q; o" l/ [: N' O& n1 t$ v
<P>然后,兰波又离开了乡下,与另外一个诗人一同住在伦敦,创作了诗集;彩图。然后彻底放弃了创作。一个人远渡非洲,过着贫困者最底层的生活,直到37岁去世! + u) V' N2 k% m8 k) S
<P>在魏儿伦出狱以后,两人曾经见过面,在斯图加特的一片茂密的树林里,两人的对话异常精彩,这个时候的魏儿伦因为监狱的两年思考了许多,对兰波的认识也有了重新的发现。他希望能够和兰波一起去看海,在未来的生活里再一同生活在一起,因为这个时候的魏儿伦已经不单单喜欢兰波年轻稚嫩的肉体了,兰波狂野的思想和活跃的创作思维深深地吸引了他。而成熟之后的兰波却不再喜欢魏儿伦了。兰波的成熟标志是决不走回头路!况且与他在一起的两年,魏儿伦一直用离婚要和他在一起生活来欺骗他,不过,最终的结果却是正如兰波所说;你一会儿要离婚,一会儿要重新开始创作,一会儿又离不开你娇嫩太太的肉体,结果是你一件事也办不成。魏儿伦没有说话,只是无法自持地想去再次触摸兰波已经略现忧虑的脸蛋,被兰波断然拒绝了。只好看着心爱的人佛袖而去,背影也是那么美!!!
+ t& {' p7 V! F2 f& `+ Q1 E<P>魏儿伦真是如兰波所说,什么事也干不成,最后太太离开了他,没有了家庭和孩子,创作上一蹶不振,晚年的他只是一个狂饮苦艾酒的酒鬼,巴黎的咖啡馆里经常出现一个秃顶,怪诞的反映迟钝的老头,要两杯苦艾酒,在酒中追忆着和兰波在一起的时光,正如开头所说的那首诗; % j" ]4 T, ^* P& Y
<P>当钟声鸣响5 f2 j2 ?6 J8 D2 F, C9 j* I
一切苍白窒息. v. a* [' J- q$ h- G( m! {; l* W
追忆那幽怨的岁月我哭泣 9 M4 [5 U# b9 |5 s& l, d h: e; G
<P>兰波是无神论者,最后被病魔折磨的也信奉了上帝,但最终还是因为腿部肿瘤的恶化而锯掉了一条腿。最终在乡下,他出生过的地方,一个人孤独地死去! 7 C2 t; `! b) W& n
<P>临终的幻觉;兰波觉得自己还是一个顽皮的十六岁的孩子,躺在原野中一棵枯树旁,享受着懒洋洋的阳光,脑中澎湃着惊世的诗句;
) }. p5 k" E Q! u9 D% |6 J% g<P>十七岁的年龄,什么都不在乎,# ^7 z% \! y. C- M4 x
------------一个美好的黄昏,咖啡屋
+ P0 V3 B. E ?2 m杯盏交错,光影闪烁着喧闹之声!! |: ?1 Y) {) u/ @
-----------这就去碧绿的椴树林漫步。
! s( W7 i+ g! U; y1 t<P>兰波很希望自己能和心爱的人一起看海,但他和魏儿伦已经无法实现这个梦想了,不知是兰波本身厌倦了魏儿伦还是魏儿伦确实让他厌倦了,总之,在天堂中的兰波,一个人还是象生前那样狂野地迈着年轻矫健的步伐,风尘仆仆跨越山峦,来到了海边,背上多了一双天使的翅膀。 $ w6 z" j, {0 i1 A; {
<P>他的去世,在文学界被认为;艺术史上独特的奇迹。横空出世的一棵流星,毫无目的地照亮自身的存在,转瞬即逝。
7 _+ i) l- w+ l6 D, n. R/ h<P>而最感动我的除了兰波的才气之外还有他和魏儿伦的那种明了坦荡的恋情,不论长久,只要真心所在。这种情愫在现在年代同志当中已属罕见,况且在一百多年以前了。兰波真心喜欢魏儿伦,但也并不是毫无条件的,在真心喜欢一个人的前提下,对对方有所要求也不是什么利用的关系!我喜欢你,能够给予你所喜欢的,那么你帮助我实现我的理想,也不见得是利用。同样,魏儿伦爱兰波不见得爱他多么伟大的思想和超凡脱俗的诗句,而是直截了当的对他说爱他年轻娇嫩的肉体,也没有什么错误。如果魏儿伦反之,那么鬼才相信他说的话,如果让我猜测,鬼也不相信!
+ p; R- ~& H: e/ i0 g8 ]: h<P>在年轻娇媚的肉体的诱惑下,魏儿伦可以忍受兰波的嘲弄和歧视,可以忍受他年轻的喜怒无常,可以忍受被他刀跺手掌之后还是不能拒绝兰波爱的要求,我想除了迷恋一个人的年轻肉体之外,即使是感动他的思想也不会这么做的。爱,可不可以更坦诚,更直接,更朴实一些! % l. Z% N) V3 j9 t
<P>我相信,最刻骨铭心的爱,也是最直接,最简单的。)</P>, v8 M5 W& F3 V3 f5 |' T
<P><FONT color=#0909f7>这篇文章写得太好咯~~~看完应该回去把影片再看一遍~~~~~</FONT>3 w/ h" V* C' P3 u5 M
/ I; c; j* T% m
1 A* ~6 L. U3 R2 ?; h+ I
</P><!--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