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啊~我作业今天早上才刚交就来支持你了~
- J Q- W* H$ G' U7 }
- R$ o9 \: g; [: i7 b- _! _$ i[书名]: 《挪威的森林》 . M# ?+ I, m- Z+ r8 u
[作者]: 村上春树
~3 ?' O2 L, ?0 z[类别]: 小说 7 N' m" ^: |! d8 Y- Y7 \) ^
[你的感受]: - D9 m; z1 n K: ~: I9 r# T
村上春树的乌托邦
3 S3 E+ R/ O9 N3 G9 g. y ——《挪威的森林》 艺术一直在寻求救赎之道。——题记 ; M% Z: {9 p: N% {- {: t
% B* H' B& O4 M" P* S9 G
《挪威的森林》总让我感觉,那些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忧伤要过很久才能体味到,村上先生用他诗情画意的象征性笔触向我们娓娓讲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并将自己的乌托邦融入其中,简淡的文字仿佛能把生命中一切波动抹去一般,试图摇撼我们身上长眠的自我,在精神废墟上聚拢起零星的希望之光。 $ ]& T3 o* Q% `
5 P6 B( ]8 e3 w& B& U: T% b' M2 S. _
就像译本封面写的那样,“多愁善感、柔情似水的直子,野性未脱、活泼迷人的绿子,孤独的都市少年,徘徊于两位少女之间”,爱情,一直是人们关注本书的重点。 + |* `1 n2 c" ^, {+ u
不得不承认,直子是个可怜的人,但我却没有办法同情她,只能叹息。她似乎永远是一个谜,是一个永远无法到达的终点,她不属于某个男人,不属于她自己,也许,她只属于很远很远地方的某个神氏,她的灵魂寄托在那里,她的美放在尘世上,你可以欣赏,却永远无法拥有。而绿子不同,她是最可爱的世俗存在,是完全可以形容的,她活灵活现地生活在很多人的周围。甚至在电视剧里,她也能锁住大部分观众的心,就连老人和孩子也不例外。
- C9 A5 f4 ?2 T6 V当渡边爱上绿子并发觉自己对于直子是责任大于爱的时候,直子的突然自杀使他几乎崩溃,自我放逐流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颓废了一个月。 # }# K3 w: V& K) B2 h# |3 U
“‘喂,渡边君,’玲子在我耳边说,‘那里不对,那里只是皱纹。’” . X, z! v2 z. ]# ^# a2 Z& f( x
那个叫玲子的女人在最寒冷的夜晚给了渡边暖意,并告诉他直子只是他生命中的那道皱纹,是用来抚摸而不是用来疼痛的,他应该和绿子共创幸福。他的哀痛和绿子是扯不上关系的,虽然痛苦,但还是必须要坚强起来,要学着长大成熟。 7 N8 w3 m) @) d) \
9 i$ G1 [3 e! w8 K书中除了爱情之外,村上先生也用了他特有的理解阐释了三种用不同方式拒绝和反抗媚俗的边缘人。永泽的出世、渡边和绿子的混世、以及“阿美寮”疗养机构的避世态度都给人很深的印象。
1 p$ j( Q9 x! a! J+ K$ p4 W“永泽这个人身上,似乎具有天生的那种自然而然的吸引人、指使人的气质。他有能力站在众人之上迅速的审时度势,……就像天使的光环,清晰的悬浮于他的头顶,任何人觑上一眼,都会即刻察觉‘此人实非等闲之辈’,从而生出敬畏感”。甚至“就连宿舍院管理主任在他面前也不敢粗声大气”。然而,永泽却对他们不屑一顾,永泽清清楚楚的知道那些媚俗的庸众无非是因为他成绩突出,气质非凡,出身高贵才如此。这就是媚俗的庸众衡量人的标准和追求的目标。
7 K/ L$ O' c6 {) ]因此,永泽也清楚,摆脱媚俗是十分困难的事,他一直寻找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终于找到了渡边。然而渡边不像永泽那样以强者自居,力图超越媚俗的庸众之上,而是采取一种既不积极,也不消极的“混世”态度。 3 Z/ ?# {/ K' `8 V3 j! I
对于媚俗的社会,渡边决定采取“训练自己对无聊的忍耐力”的方式进行抗争,对待荒诞的社会,以荒谬的行动对之。他深知自己无法忍受大众的媚俗,尽管知道于事无补,却仍然坚持消极的反抗,看似对万事漠不关心,成为大众媚俗的“局外人”, 而事实上,他却是真正反抗的“局内人”。
# q9 x/ Q, W2 ?% U而与渡边同样采取混世态度的是绿子,因此,渡边也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和他最为相近的女子。 ' j! u* | z* i* m2 O' V& ^& {
在《挪威的森林》中,有一座叫“阿美寮”的疗养机构,位于深山老林之中,但这座疗养机构和普通的医院不同,里面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病人,而是“不正常 ”的人。他们不愿意生活在媚俗的的环境中,所以远离都市和现代社会,相对外界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的“社会”。
9 W! b& y7 H( q, Y @1 L6 c在这个封闭的小“社会”中,正是由于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不健全,因此都想互相帮助。“这里的生活本身就是疗养,生活有规律,做体育运动,同外界隔离,安静,空气清新。我们有自己的田,生活基本自己自足。” 这里俨然是一种类似陶渊名的桃花源的地方,是村上的理想“乌托邦”,一种公社式的地方,这又带有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疗养院只是暂时的栖地,没有永远的世外桃源。直子死后,玲子也离开了疗养院。村上先生清醒的知道乌托邦只是一个幻想。 : P- g) _: ?6 n8 ~2 ?" B8 a+ w
+ e& w9 r( D2 J* n在《挪威的森林》后记中,他自己也承认,“这部小说具有极重的私人性质”“这大概是某种感情问题”,我想这部作品应该看作是他个人情感的一种表达,“作为我,只是希望这部作品能够超越我本人的质而存续下去”,而并非事业上的发展方向与追求。
9 y. |" g# k6 b3 y7 C艺术一直在寻求救赎之道,自我追寻和探究的步伐永无止境,《挪威的森林》即是探寻路上一颗迷人的足迹,对于爱情、至于媚俗,村上先生态度委婉的向我们诉说着一个他深埋在心中的乌托邦。
- \) F! j( u+ K f }- b1 ~* i& ]1 w$ a
我们能走出精神的”荒原“吗?
7 O8 u( m! `! Z& t: `) N: G!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