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搜索

楼主: 本因坊秀策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本因坊秀策 发表于 2007-6-16 00: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年中国》时代的宗白华,面对时代的混乱、人心的离散、民族精神的流弊,深切感到人格的改塑乃是最为首要的问题。要改造“机械的人生”、“自利的人生”,必须从生命情调入手。这些论点明显带有对现代性问题作出哲学反应的意味,恰如本世纪初德国生命哲学(狄尔泰、西默尔、奥依肯)是作为对现代性的精神危机问题作出反应而出场的。3 ]: O! E$ f' b$ N7 V
  
& S$ B3 D0 A) s3 K/ w2 G  毫不奇怪,本来就重视生命问题的青年宗白华,在接触德国哲学时,很快就与当时流行的生命哲学一拍即合。看得出来,青年宗白华熟悉西美尔的著作,在他留欧回国后的主要论文中,有很明显的斯宾格勒哲学思想的影响痕迹(例如他十分强调的空间意识这一概念)。严格他讲,宗白华先生首先是一位生命哲学家,而且,是中国式的。
# o; y; S) y9 W6 Z9 y  9 D- f1 r3 {6 k4 T9 S( r9 \* F
  华夏生命哲学与日耳曼的生命哲学,毕竟有实质上的差异。现代华夏式的生命哲学,就个性突显者而言,王国维之后,乃是宗白华。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本因坊秀策 发表于 2007-6-16 00: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6 X5 T" k; m( |3 K  Z' S+ x
  # p* `2 U2 U: T4 |' j& N
  五十年代初,全国各主要大学中教授外国哲学的教授,统统被调集到北大,改造思想。北大的哲学系师资,顿时显得极为雄厚。宗白华教授从南京来到北京,从此就再也没有回返他从小生长、学习和从事教育的江南。
7 W- ^6 R% |* D% F. g* i3 E  ; ?: J) n) v% B6 g) [
  最初,宗先生住在燕园南阁,伴着孤灯一盏,潜心研读他喜爱的康德。几年过去,热热闹闹的美学主客观立场大争论开始了。对这场牵动许多美学家的立场的争论,宗白华教授并不那么热心。木过,他也多少采用了一些客观论的说法。看得出来,他觉得客观论并没有什么不好。
+ _$ U: Y9 \  l4 z8 b5 o* [, X5 ~  
. M3 K; M& z! u% J0 }( B: u  让人感兴味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宗白华开始称颂不那么客观的庄子在山野里散步,并表明了自己的散步态度:散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可以偶尔拾得鲜花、燕石,作为散步的回念。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本因坊秀策 发表于 2007-6-16 00: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宗白华的思想挂上客观论或主观论的牌子,会显得极为可笑。对他来讲,这些都是身外之名,与生命无涉。生命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有此一说吗?”
$ x' ?' u/ \& ]  d2 q% }% S" s1 r  - z9 A. u3 W# `0 c
  宗白华真的开始散步了?为什么他偏偏在这个要求“统一思想”的时代提出“散步”哲学?“散步”与学术有什么关系?1 p8 |# G0 i7 o  ]3 a
  - U1 _2 J" b$ O
  宗先生家的书房里,挂着各种画,其中有两幅静物。一次,我同宗先生聊起静物。一谈到艺术,他总是滔滔不绝,但也相当简练。他说:“静物不过是把情感注入很平常的小东西上;其实,中国早有这种传统和潮流,宋人小品,一只小虫、小鸡,趣味无穷,这发端于陶渊明把自己溶入自然的精神,不是写人、写事,而是写表面看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物,在小品、小物、小虫上寄托情深。西人以往重历史和人物,近代才重静物;中国早先重个人,后来就重历史,至今如此,而且,中国历史上不重视文化史,只重政治史,二十四史都是政治斗争史。”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本因坊秀策 发表于 2007-6-16 00: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四”一代的学者,许多都在自己的后半生或晚年转向对汉文化史(思想史、学术史、美学史、文学史)的研究,这里大概多半有某种“移情”心态。虽然他们早年大都受过西方学术的训练,但毕竟是中国人。即便是毕生主要研究西方美学的朱光潜先生,实际上依然是“现代儒生”。" N6 k2 ^% y9 ^$ ~4 ]+ A+ [
  3 c9 `( N- u5 }" H- X& Y5 y
  宗白华先生晚年对中国美学思想的系统研究,明显寄托了无限情深。《三叶集》中的宗白华曾表示要“仍旧保持着我那向来的唯美主义和黑暗的研究”,这让我想知道,唯美主义与对黑暗的研究会有何种方式的连结。但早在三十年代,他就已经彻底转向了唯美主义。中国式的生命哲学总是高超的……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本因坊秀策 发表于 2007-6-16 00: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1 M& l& C4 \6 y; ^
  $ A/ G- _, v* V- ~
  宗先生晚年一直住在北大朗润园,那里湖光山色,景致清丽。不过,宗先生的居室在楼房的底层,光线不足,室内十分黯淡,书房常让我想到卡夫卡在致女友的信中曾赞美过的那间地下室。不同之处在于,宗先生的书房四周,挂着或摆着各种艺术品,使这间昏暗的小屋显出某种神秘的调子。我常思忖:这是否恰是唯美与黑暗的关系的象征呢?" R* M8 i& ^6 p: t% s
  
# n6 G3 G0 O. u, c. P2 t  宗先生觉得,通过诗或艺术,微渺的心才与茫茫的广大的人类,“打通了一道地下的深沉的神秘的暗道。”这是中国式的人格美,宗先生没有充分注意到,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一位拿撒勒人,曾用生命和血启示过另一种微渺的心与茫茫人类的沟通方式。/ C) ]+ H9 Z0 W9 v
  
' s2 }5 Q7 E  p' ?9 |% l$ R  宗老对中国式的人格精神美的确倾注了巨大的热情。读宗先生论晋人的美和论中国音乐思想的论文,曾使我激动不已。有一次,我专门问宗先生,他何以在那时写论晋人的美。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本因坊秀策 发表于 2007-6-16 00: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宗先生毫不迟疑地回答我:“魏晋以前,大多是实用艺术,明清以后,八股束缚,真正的艺术时代是魏晋、唐宋;但魏晋成就最高。这是自由的时代,它改变了儒家的传统。后来儒家不把魏晋人看作正统,我要为他们翻翻案。”
4 d) g$ Z" v3 \1 K  9 x  O1 n6 @7 i+ l
  “那么,这是否表明你对正统儒家人格论有看法?”我想抓住问题不放。) y/ ]! y+ p3 g* {+ Q2 f
  . ?, P/ |. S1 T# h4 U; I
  宗先生没有直接回答我,却说:“孔子思想既高超又实际,既讲主义,又讲实践。老庄离世、脱世,孔子却入世,但又不俗,而是高超。颜回神秘,境界高,子贡很现实、实际,这两个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
2 @: ?; t- @% x6 R9 O  
# H/ G1 _7 F3 @6 {. r% R1 T  儒家强调“真”和“诚”,但现实和实际却并非那么“真”、“诚”。入世不俗要做到不“伪”不“欺”,并非易事。按照艺术化的人生观,如果不把现实的黑暗艺术化,就得超越脱俗,在这种情形下,黑暗依然原封未动。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本因坊秀策 发表于 2007-6-16 00: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宗白华先生是真诚的,我被哲学系分派去做他的研究生,他从不给我定条条框框,只在交谈中散步,不讲“指导思想”要正确一类的话。学术的自由是“五四”时代的北大传统,宗先生身为北大教授,在他的那间阳光不足的小尾里,仍坚持着这一传统,这与他的人格是一致的。当我为自己的学位论文能否通过而担忧时,他的话并不使我感到吃惊,当时,他以少有的口吻这样说:
$ \, d1 q3 O8 F/ Y  6 M3 c0 d0 v9 {/ ~5 B  z, c
  放开胆子写,不要伯。现在被视为谬误,以后人们会认出它是真理。+ {/ D) U0 @2 I. V4 o
  ' @# ~7 Z+ u6 G3 `5 C. q0 A
  这位超脱者的形象并非真的超脱。
- x1 v+ O8 M% O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本因坊秀策 发表于 2007-6-16 00: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 J! w* y- |3 k
  
' r: L1 x+ g# C) U5 E- Z' b+ A  宗先生的藏书十分丰富,而且外文书远远多于中文书。我每次去宗先生那里聊天,总禁不住要在书架前随便翻翻。对学术书籍,宗先生极为珍爱。当年日本鬼子侵占南京,他的住宅被日本人侵占,连地板都被撬开,藏书流失惨重。这件事宗先生不止对我念叨过七、八次。+ {; g! S4 b  U  j5 g3 B  z
  
! H1 o$ t& ]* N; t. j& x9 d( r+ i  宗先生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艺术里的精神和境界,但宗先生却对我说,中国的书籍他看得不多,只是闲时翻翻,大量读的是外文书。4 y; S8 ~8 S3 J+ K9 [5 ?$ O( {
  
  \& t5 t- W2 V- o+ {  “五四”以来,一个相当明显的学术倾向是,以西方文化的方法,范畴乃至价值尺现来研究和阐发中国的民族文化。当今,这种趋势有增无减。这是否意味着汉语文化新的发展呢?如果汉语文化自己的方法、范畴乃至价值尺规是自足的,是否有必要借助于西洋文化?如果汉语文化形态在上述诸方面不自足,借助于西洋文化是否真能发展汉语文化?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本因坊秀策 发表于 2007-6-16 00: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宗先生的书架上陈放着海德格尔的著作《存在与时间》以及狄尔泰的著作,版本均为二三十年代。这使我颇感吃惊。就我国本世纪上半叶的整个学术情形而言,对西方文化的方法、范畴以及价值尺规的借用,一般来讲,并没有进入现代形态,欧洲大陆的学术新进展,虽有引介,深入细致地了解不多,至于极端重要的宗教哲学,仍然还在耽误。时代的动荡和社会的变革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原因,以致学术研究的纯粹性和学统一再被损,以致终于被中断……
+ O( u( ]! ]6 X5 d3 P6 M0 k: a  
# J% }' p2 L$ J! U. m2 P  宗先生告诉我,四十年代以来,他在南京中央大学曾讲过一点海德格尔。这件事令我很感兴趣。在宗先生看来,海德格尔与中国人的思想很近,重视实践人生,重视生活体验;强调哲学家要有生活体验,这很合中国人的口味。但海德格尔的思想很玄,他自己都不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本因坊秀策 发表于 2007-6-16 00: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看法我不能全部同意。并非重视实践人生的哲学在旨归和根基分面都是同趣的,其中隐含着的差异性恰恰极为重要。海德格尔的操心和对不可言说者的言说,表明了另一种情怀。' ^1 S! f' N4 m: }/ b9 a
  
0 b8 l: [3 |- v  但我完全赞同宗先生的另一看法:汉语学界对西洋的了解还很不透,一切评判都应暂时搁起来。不过,恐怕还得考虑的是,为什么了解不透。* L& G4 Y! F: [7 I8 \
  
( i0 N. R; ^3 X% Q+ v7 ~) h- i  宗先生对海德格尔确有厚爱。在“文革”后期那些苦寂的日子里,宗先生还翻译了关于海德格尔的一些资料,可见他对人生哲学总不能忘情。
宣传/支持龙江曦月.龙江曦月需要理解,适宜长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龙江曦月 ( 闽ICP备05009150号-1 )闽公安网备35060202000316

GMT+8, 2025-8-16 12:54 , Processed in 0.02826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