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佗的悲剧1 g, z" s5 T* o# K
古语云:五十而不夭。按照这个准则,我们来看看三国时代有多少夭折的精英:
7 I- Z) ~. w& ?; {4 z7 t, C孙氏父子,孙坚:37岁,孙策:26岁
( I9 N5 e" w( W5 E3 K蜀国两谋士,庞统:37岁,法正:45岁; O; V8 e" O* [4 C" M/ v1 O
马良:36岁,马谡:39岁# r# f/ R+ s+ }+ E1 H
霍峻:40岁
( |- R" i: j2 Y/ ?东吴周郎:36岁
) l; |' J$ S7 \# N2 c东吴第一猛将太史慈:41岁
6 v* z+ o6 q% ?, L( U" i锦马超:47岁
! P H& J1 b, o$ v1 K, N! T1 Q4 S* o魏国谋士郭嘉:38岁3 K( p! X! s6 G, t; ]; }6 k% D& w
曹丕:40岁$ K: ~: R1 I; o# o4 ^
曹植:41岁* X! ~2 _# s, T3 J
会称大象的曹冲:13岁
: `( s$ s/ r. }, H9 m% a元龙豪气的陈登:39岁
3 [ u' M$ Z+ r李典:36岁 j; v5 k- n, s1 ~6 T1 v# j" C2 B
李通:42岁
5 B( n0 r& J- X* m。。。。。。
4 s7 ]4 U1 \& C( X1 K$ ]# s, o不胜枚举。9 g* [4 M& A6 Q, L8 o4 ~' n8 t
这些人都可以说是三国时代的重要人物,李典是病死的,如果他活到50岁以上,成就应该会跟张辽差不多。孙策其实是可以救活的,如果孙策多活10年,恐怕曹操的成名路要坎坷得多,显然孙策比曹操要猛锐果敢得多,就当时的战局来看,似乎孙策更善于收拾,可惜了。法正也是病死的,什么病不得而知了,估计也就是肝炎、心脏病、癌症或急性炎症、破伤风之类的,在医学发达的今天,象法正、周瑜、郭嘉、曹丕、马超等人,多活个十年二十年的应不在话下。甚至可以大胆推论:如果他们生病的当时,有华佗在身边,这些人多活个十年二十年的也应该没有问题!再往前推想一步,如果这帮人多活几年的话,那么历史肯定要改写:如果曹丕得以寿终,恐怕不会有司马氏的晋朝;假如法正得以寿终,那么刘备不一定会兵败虢亭;按照曹操的想法,如果郭嘉不死,赤壁之战未必失败,即使战败,也不至于大败。2 H. Q7 B2 S2 {: t8 p, g5 j4 [
可我们瞧瞧华佗的遭遇吧,除了关羽刮骨疗毒时夸奖了华佗几句,其他人都不以为然,末了还让曹操给杀了,连本青囊书都没得传下来。这帮人真的不懂医学的重要吗?看来不是假的。至少他们没有认识到象华佗这种人,完全有可能改变历史。象曹操这么英明的人,也愣是没有意识到医学的重要,甚至把华佗杀了,后来儿子曹冲夭折,才想起华佗,懊悔不已,最后自己也死于头风。也许那时的人更相信宿命。民谚曰:读书不成,算命医生。所以陈寿将华佗列入方技传,与算命的同传,而且净写一些没谱的事,状华佗之神而近乎妖。至于张仲景,正史里干脆就没有他。悲乎!
, D5 l; |/ C4 n K) @- N. P; w在战争当中,如果有随军医生的话,对战斗力的恢复有很大的作用,这一点在现代战争中已经得到验证,野战医院已经成为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连吴国太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她认为于吉能医护将士,劝孙策不要杀他。可惜在古代,医学乃至整个科学都一直被统治者置于旁门左道、雕虫小技的地位,未加重视。也许,在一个政治永远高于一切的社会,科学才是宿命的。
0 @8 _) N# x: J+ Q, A! v华佗,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医学家,第一个采用麻醉开刀手术的医学家! |
|